這個比較簡單,最簡單的就是取一塊試試。

白礬與硼砂都是可溶性物質,如果銅鏽是透明的結晶鏽,可以取下一塊放在熱水裡。

如果遇到水後能溶化的,就有可能是這幾種偽鏽。

有人也提倡用舌頭,嘗試青銅器鏽的味道。

白礬的味道非常澀,其它結晶狀的偽鏽,有時是苦的或鹹的。

而真正的古銅鏽,幾乎沒有味道。

陳文哲可不會這麼做,因為有些偽鏽有毒,最好不用這種嘗味道的方法。

再有一些簡單的辦法,可以很快做出鑑定,比如將水噴灑到銅鏽上,觀察銅鏽的親水程度。

古銅鏽是親水的,那些用油漆、膠水的親水性則較差。

很顯然,就算是做舊,也不可能採用這種低階手段。

所以,陳文哲看到桌子上的放大鏡,就毫不猶豫的拿了起來。

要是有條件,肯定要用放大鏡或顯微鏡,觀察銅鏽的結晶形態及生長狀態。

這時,很容易就可以發現,新銅鏽和老銅鏽有很大差別。

“我看就是浪費時間,你們科學檢測也做了,人工鑑定也做了好幾輪,到底什麼時候才能鑑定完?”

就在陳文哲想要看鑄造工藝的時候,剛才那名老頭,又開口打斷了他的思緒。

陳文哲看了看老人,發現他正拍著一份檢測報告。

“我可以看一看嗎?”

“看吧,我看你們能鑑定出什麼道道來!”

說著,老頭直接把一些檔案,扔給了陳文哲。

看著散亂的檔案,陳文哲不以為許的一笑。

越是被人打擾,他就越是要小心一點,因為很可能是寶主在心虛,或者是他走在了正確的道路上?

陳文哲看了一眼報告,裡面的有成分鑑定。

如果是原來,他還真看不懂這東西,但是現在,他卻很明白。

鑄造這個活,不是一般人能幹的。

而能仿製出景雲鍾,陳文哲也是付出過很大努力的。

所以,他知道商代青銅器的具體合金配方,甚至知道,這有可能是銅鐵合金,不止是銅錫合金!

這一件商代晚期的青銅器,內部含有鐵,而且有著明顯的人工冶鐵痕跡,這就比較有意思了。

如果這一件青銅器是仿品,那仿製這件青銅器的人,絕對是大師級的人物。

從銅鐵合鑄上看,也可以看出很多青銅器是不是造假的產物。

而能夠避免這個破綻的,肯定對古代青銅器十分了解。

這一件青銅器,從很多特徵來看,它都到了商代,很可能是商代晚期的產物。

而從近代的考古發現新材料證明,在商代晚期和西周早、中期,這類銅鐵合鑄器,所使用的鐵都是隕鐵,那麼究竟什麼時候出現人工冶鐵?

這是一個相當重要的時間推定問題,因為,只要這個時間鉚定了,我們才可以知道,從商代晚期到什麼時候,屬於隕鐵和銅材料結合成器存在的時間?

而什麼時候,又是人工冶鐵和銅結合器存在的時間?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