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德爐的器型很多,各種經典之處就更多。

要做出那麼多器型並不容易,而能燒製出寶色內涵,珠光外顯的效果,就更加不容易。

就不要說,還能燒製出如同女子肌膚一樣柔膩的觸感。

這樣的描述,現代人一看,肯定會認為是誇張了,認定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但是,無風不起浪,事出必有因。

既然有這樣的記錄,那就肯定出現過這樣的瓷器,這就是陳文哲的最高追求。

其實仔細想想,也不是不能做出來,畢竟他已經可以掌控自如的燒製孩兒紅。

有了這種原來只能靠著運氣、窯變才能出現的釉色,再燒製一些有白裡透紅的仿宣德爐白瓷,就真的達不到那種效果?

不盡然,很可能是會達到,但是這需要試驗一下。

現在他就有時間,所以想到就可以做。

走出窯廠,來到了工作室這邊。

一間間隔離出來的工作室,互不打擾,裡面就顯得比較安靜。

當然,還是有人不時的進出,這些是運輸原材料和送作品入窯燒製的搬運工。

每一條生產線上,都有幾個這種打雜的。

隨便走了走,陳文哲就發現,現在廠裡的人,是越來越多了。

本來才只有不到兩百人,可現在的人數,明顯又增加了不少。

因為陳文哲發現,只是啟用的工作室就有十幾間,這就說明,最少有十幾人能帶起一條生產線。

陳文哲數了數,不算陳星辰等四人,這裡還有八間工作室在執行。

稍微看了一下,發現其中四間之中帶頭的,都是一些不認識的新員工。

他們的動作熟練,塑形手法精巧,一看就是專業人士。

從頭看到尾,陳文哲發現這條線上,居然有七八個手法純熟的專業人士。

看那水平,每一個都不低於三級。

制瓷三級技工,可不是大白菜,也不知道李金鯉和陳星辰,都是從哪裡找來的。

不過,有了這麼一批人加入,紫砂壺是不愁沒得賣了。

一間一間的工作室,陳文哲全都看了一遍,新增加的四個工作室,還都有不少熟練工。

不用說,這些肯定是來自美院,就是不知道來自哪座美院,或者是哪裡的都有?

第一個月得到了那麼多獎金,效果已經出現了。

加上一念堂和他陳文哲的名氣,吸引一些有著無限渴望的年輕人加入,應該是不難的。

可惜,這些人只是一些沒有根底的普通手工藝人,要不然也不會來他這裡。

這樣一來,他們製作出來的作品,也就達到了四級工藝水準。

十個人一條線,七八個專業人士,其他兩三人是打雜的,這麼組合,生產速度並不慢。

“王老大,我們在這裡,真的可以拿到很多獎金?”

再次走進一間工作室,陳文哲聽到有人在說話。

當然,說話不耽誤幹活,因為流水線上,不管誰慢了,都會託整條線的後腿。

“那是當然,第一批進廠的人之中,就有我一個發小,就是他告訴我的,要不然我怎麼知道這家小廠?”

那所謂的王老大,年紀肯定不大,但是在他們一群人之中,應該算是大的了,看年紀應該超過三十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