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二章底槽清(第1/2頁)
章節報錯
臨近下班之時,停電了,這時用來碾和紫砂礦和錳粉的球磨機,當然也斷電停工。
停電之後,職工忙著下班,也就忘了把電閘拉上。
然後第二天上班時候,機器已經在運轉了,他以為已經磨了好久了,就直接把料送去拌和成泥。
但是,其實這個電才剛來了十分鐘而已,那個粉料,根本沒有研磨到規定的時間,那個天然的錳粉的細度不夠。
可是,很多偶然都會創造歷史。
這個泥料燒成之後,沒有碾充分的錳粉顆粒,均勻分佈在壺身上,倒是形成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後來就把這種拼制的泥料叫黑星土。
其實這個也真是巧,如果來電時間早點,那錳碾的細一些,就變成了拼紫泥,就沒有黑星點點的效果了。
認出了黑星土,陳文哲再看趙大勇那邊使用的泥料,也就知道,那恐怕也是新進的一批泥料。
陳文哲知道,以前的紫砂廠,還會使用土骨,石黃加入調配,讓泥料的髮色更加深。
因為這兩樣東西的含鐵量,是比較高的,比紫泥要高的多,氧化鐵隨著溫度的升高,會逐漸的變黑。
紫砂一廠,是泥料拼配的領軍人物,現如今大都數的配置方法,都是以前廠裡流出來的。
所以現在一些人買到的廠貨,很大機率都是化料。
化料跟礦料的最大不同,就是製作出來的紫砂壺沒法養。
化料製作出的茶壺,是用陶土加化工原料調配而成。
這樣的作品無論怎麼養,都沒有多大的變化,乾巴巴的不吃水。
也就是說,沒有吸水性,水淋在壺上,會直接流下去,或成水珠狀,而不是被壺體吸收。
這個不怪他們,都是歷史的原因,畢竟本山原礦的壺,大多數出窯都不是很好看,哪怕是排在一號泥料裡的那些。
也是因為市場上的需求,才會出現那麼多拼配。
畢竟大部分人初次接觸紫砂壺,都是覺得化料的好看,為了銷量,也只能如此。
原來陳文哲他們使用的泥料比較少,如果是陳文哲自己購買,那就肯定是化料。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因為他沒有購買紫砂泥的渠道。
可是,以前在學校,後來陳星辰就直接跟著他幹了。
所以,透過陳星辰,從他認識的泥廠之中進貨,自然就不會進到化料。
剛開始是他沾了陳星辰的光,而後來,隨著廠裡的用料增加,陳星辰在泥廠那邊的話語權就開始加重。
既然需要不少原礦材料,那麼紫砂泥的好材料,泥廠也只能適當放出來一些。
這時,陳文哲也不介意進一批最頂級的礦料,製作一批真正的精品。
所以,不管是清水泥,還是黑星土,都進了一些。
黑星土的特點,就是泥質裡有一點點的黑色錳顆粒。
這個得和一些鐵質重的泥料,區分開來。
兩者的分辨要點,就是看顆粒的分佈是否均勻。
很均勻的,感覺比較內斂的是調配的。
黑色點狀分佈不均的,浮於表面的為鐵質豐富的原礦泥,不是黑星土。
這時,陳文哲才想起來,剛才趙大勇使用的那種說黑不黑的泥料,應該就是黑拼紫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