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二章還有一個意外之喜(求月票,訂閱)(第2/2頁)
章節報錯
明清以降,“寶燒”之法,流傳下來。
“明宣德窯制祭紅器,紅魚靶,以西洋紅寶石為末研入釉料,色鮮豔,有寶光。”
所以說,學會了寶燒技術,才真正有可能,涉及到柴窯、汝窯、明清各種高精尖瓷器的仿製工藝。
而且,寶作瓷還屬於窯變工藝,這就又涉及到了另外一種頂級瓷器的製作。
窯變,從來就是稀少的代名詞,所以只要是具有寶燒工藝的瓷器,都是很珍貴,很稀少的!
因採用昂貴的珍寶為原料,窯變工藝成品率低、再加上工藝複雜,而且又是古代官窯的保密配方,所以難得一見。
這樣的精品每出現一件,都是瓷中的極品,這樣的手藝也被稱為國瓷工藝。
稍微梳理了一下獲得的資訊,陳文哲心中就充滿了驚喜。
透過這隻銅胎掐絲琺琅雲龍紋大蓋罐的回溯,陳文哲看到了太多驚喜。
回溯歷史和接受傳承不同,這樣的能力,是透過一件物體,看到圍繞著這件物體,所發生的的所有事情。
而傳承,只是針對一些技能,比較片面。
所以,回溯歷史,得到的資訊,就比較全面。
從這件器物開始準備材料,到燒製成功。
之後,只要是它所在的地方,發生的事情,都可以被隋侯之珠讀取。
這時,陳文哲也明白了,隋侯之珠內部儲存的大量知識傳承,到底是怎麼來的。
原來他只能接受片面的傳承,很多寶物的經歷,他並不難全部看到。
但是現在有了回溯技能,他卻能夠看到,他想看的任何事情。
比如宣德之後,景泰藍在宮廷內的發展。
也許是因為這隻大蓋罐,始終儲存在宮內御用監,所以它周圍發生的事情,涉及到大量器物的製造。
御用監是明代內廷的官署之一,“掌造辦宮廷所用圍屏、床榻諸木器,以及紫檀、象牙、烏木、螺鈿等玩器”,直到清代康熙年間才被裁撤。
明代宮廷御用的景泰藍,也是由御用監負責製作,這就給了陳文哲學習明代御用監技藝的機會。
大蓋罐在御用監中之時,其中製作的最多的還是景泰藍,也是透過這一次回溯,陳文哲獲得了景泰藍的全套生產工藝。
這整套的工藝,包括的技術和配方,就多了。
景泰藍在明代宣德年間的製作工藝,已經完全成熟,它色彩鮮豔,飾紋豐富,掐絲整齊,磨光細潤,鍍金勻實。
品種有瓶、盤、碗、爐、圓盒、香薰等。
用黃金或銅作為胎體,色彩有天藍色、寶石藍色、草綠色、菜綠色、雞血色、白色、黃色等。
以藍色為主色調,配以紅色、白色、綠色、黃色等色彩,形成了絢麗多彩的藝術風格。
所以,這一次陳文哲學會了太多東西,比如各種釉色的調配,只是一個景泰藍,就涉及到十幾種釉色的釉料配方。
除了這些,還有一件意外之喜。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