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回溯,這件明代宣德年製作的銅胎掐絲琺琅大蓋罐,還給了陳文哲一次驚喜。

透過回溯畫面,除了獲得了這件器物的製作工藝,景泰藍的燒製工藝,陳文哲還看到了其他一些絕技。

比如各種各樣的寶燒技術,就是利用各種寶石配釉,形成的整套寶燒技術。

可以說,很多精品瓷器,如果不懂寶燒,都做不出其釉閃現寶石光澤的效果。

寶燒,就是這些瓷器的入門工藝。

透過回溯,陳文哲清楚的知道,珍寶入瓷,有明確史料記載的有宋代汝瓷、鈞瓷,明代的宣德紅,明清的玉永子等。

其中最大的驚喜,就是利用寶燒技術,燒製玉永子。

汝窯什麼的,應該都知道,而明清的玉永子,應該不少人都不清楚是什麼。

“永子”其實就是棋子,是以特有的南紅瑪瑙、黃龍玉、翡翠和琥珀等天然原料,採用保密配方和絕技熔鍊、傳統手工點“丹”而成。

這樣製作出來的棋子質堅色潤、觸子心舒、冬暖夏涼、雋永神韻,是古往今來舉世公認的棋中聖品,歷來深受達官貴人所追捧,為上乘貢品,堪稱國寶。

“永子”原料珍貴、工藝獨特、品質優秀,並且歷史厚重,就算陳文哲不懂圍棋,但是他可以傳承這種工藝啊!

宣德以前的歷史片段,透過大蓋罐,陳文哲自然是看不到的。

但是之後,它在御用監的經歷,陳文哲全看到了。

宣德之後的景泰,陳文哲看到了景泰藍的創燒和發展,最終成熟。

之後的成化卻是是一片空白,這就很可惜了。

再之後出現的畫面是明代正德年間,那時永子被定為貢品。

也是在這個時期,有工匠在御用監,用瑪瑙、玉石和琥珀等原料,融化成汁液,採用滴製法燒製出永子。

所以,陳文哲又學到了一種絕技,滴製法燒製永子。

到了這個時候,陳文哲看到的畫面已經沒用。

先是一座寶庫,後來變成了地窖,再後來就被人挖了出來,並且根據它的模樣,進行仿製。

再之後,景泰藍工藝被完美複製出來,還建造了工廠,進行大規模製造。

等一切結束,陳文哲看向攤主的眼神,已經變得很不同。

其實他早就應該想到,這傢伙就是個敗家子。

他家老爺子在世的時候,生意做的很大,他們家有各種仿古工藝品廠,其中最出名的就是仿製各種古錢幣和景泰藍。

而又以景泰藍為主業,他家生意最鼎盛的時期,每年只是出口景泰藍製品,營業額就輕鬆上億。

只不過到了現在,他家的家業,已經敗的差不多了。

要不然,他們家的那點家底,也不會拿出來零碎的賣了。

可惜,王千里這小子不學無術,他家祖上收集而來的一些用來做樣品的珍寶,都被他摻雜在現代工藝品當中,賣掉了。

不用說,先前陳文哲撿漏到的刀幣,就是這種情況之下流出來的。

老如新、必是寶啊!

拍了拍手下的大蓋罐,陳文哲不知道該說什麼好。

看著顏色靚麗的大寶貝,陳文哲感覺不能太喪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