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來說,先秦時期的刀、布、圜錢均都是啞音。

而明代以後的錢幣,距今時間較近,還未受到深層的氧化,聲音則是清脆、響亮。

如果我們把先秦時期的錢幣擲在地上,傳來清脆聲,那此錢不太可靠;

反之,如果明、清錢幣擲地為啞音,則也必將存疑。

五代的古錢幣,肯定是啞音,這個很難造假。

所以李明生一聽,就眯上了眼睛,這次實錘了!

“做事情就要做全套,再從版別和氣味上鑑定一下吧!”蕭祥麒突然開口道。

“行啊老蕭,你有這樣的本事,怎麼徒弟反而打眼了呢?”李明生笑著道。

蕭祥麒無奈的嘆了口氣道:“要是沒有教他這些知識,他反而不能打眼,就是太過自信了,才會打眼吃藥!”

聽到這話,幾位教授都嘆了口氣,看來這樣的事情,沒準在他們身上也發生過。

“不多說了,我來聞聞味道吧,其實這一點是多餘的,小陳可是做舊的高手!”說到這裡,李明生笑了起來。

他突然之間想到,萬一這枚錢幣是陳文哲做舊的,他們幾位不知道能不能鑑定出來?

不過,他也對自己的聽音辨真偽的能力,有著足夠的自信,他還真不信,有人能夠做出古代銅幣的那種啞音。

搖了搖頭,甩掉腦海之中的雜念。

聞氣味鑑定古幣,也很簡單。

可以說,此種方法是古錢鑑定中最簡單的一種。

因為偽品錢幣多是用化學物質來偽造裝飾,往往會散發出一種難聞的、刺鼻的化學性怪味,而真品錢幣則沒有這種怪味。

所以,李明生才會認為是多此一舉,如果這麼簡單就能發現破綻,這枚錢幣也到不了眾人面前。

至於版別,從版別上辨別古錢,最主要的辦法是除了多看錢譜之外,必須要多接觸實物,以熟悉各個朝代的錢幣真品。

不但要注意珍稀品,更要注意大量的普通品種。

因為這些普通品很少有偽品,能真實地反映出各個歷史時期的錢幣特徵。

如戰國時期刀布形制特殊,造偽者只好用真品翻砂製造贗品,其破綻在於翻砂鑄造後的錢幣偏小,較為厚重,文字膚淺,銅質粗糙,鏽色不對且易脫落。

這樣的刀幣,陳文哲可沒少見!

而且刀幣在鑄造時,其澆口在刀環上,布幣的澆口在首端,出範後基本不作修整,保持自然狀態。

而造假者往往為了品相美觀,將刀幣、布幣邊緣磨光滑,實際上是畫蛇添足,露出了破綻。

現在網路發達,陳文哲就曾經看過很多鑑定各種銀幣、銅幣的影片。

比如銀幣的重災區大清光緒銀幣和袁大頭,一個個的全部直說是銀幣,可真銀假幣的情況,他們卻不說。

而且一個個的價格都很高,最低的也要一千多,動不動就三千、五千的。

還有銅幣,拿出一個來,都是大錢,小錢人家都不稀罕。

現實當中,哪有那麼多大錢讓你撿到?

還一次性撿到五六枚?甚至還有一下提溜出幾十枚的,這可能嗎?

要知道,很多大錢都是雕母、樣錢、紀念版或者乾脆就是花錢、供養錢,這種本來就是少數,就算是在發行的年代,也是很少的,流傳到現在就更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