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件戰國時期龍鳳玉佩,長10厘米,寬3.8厘米,厚0.4厘米。

玉呈土白色,色澤淡雅,平面雙鵰。

圖案以龍為主體,龍在上,鳳在下。

龍為騰躍狀,卷唇,角豎起,龍頭上有線刻的眼、唇、須等。

鳳雕刻的更加精緻,也更加小巧秀氣,最重要的是兩者可分可合,就更加難得。

其實鑑定這種戰國玉佩,還是很簡單的,主要是看工藝,工藝對了,再看形制。

戰國時期的玉佩飾,對龍、鳳形象的刻劃,一改前期重“形”的表現手法,而著意於眼、牙、爪等細部特徵的描繪,極力刻畫出動物的本質特徵,於細微處見奇觀。

從製作技藝上看,該時期玉匠的琢玉工藝,突飛猛進,作品線條遒勁有力。

透雕、鏤雕等工藝難度較高的玉器,在此時屢見不鮮。

在這一時期,玉佩飾不僅數量多,而且製作精美。

尤其是龍形佩,多種多樣,有“s”龍形佩、雙龍佩、龍鳳紋佩等等。

這些佩飾一般都比較注重玉龍頭部的表現,龍身往往無鱗甲而通飾谷紋和雲紋。

就如這件戰國雙面透雕龍鳳白玉佩,它選用和田白玉,具有溫潤純淨、質精綿柔的品質。

玉佩整體呈圓弧造型,兩面透雕連體龍鳳,一端做回首龍形,龍目圓睜、獨角上揚,屈身做騰躍前行狀,龍背穿一孔,以便掛系。

另一端雕琢玉鳳,低眉頷首、鳳冠上翹、項羽豐滿,似振翅欲飛。

製作者匠心獨運,設計奇巧,將龍和鳳連為一體,各居一半。

龍是升龍,張口旋身,回首望鳳;

鳳是翔鳳,展翅翹尾,頷首顧龍,一派祥和之氣,表達了人們期望龍鳳呈祥的美好願望。

這樣的東西,不說價值了,只是其代表的寓意,就很受現代人歡迎,所以,只要他想賣,就絕對不愁客戶。

當然,既然買到手了,還是要研究一下其價值的。

就算現在不賣,也好做到心中有數。

戰國時期距今約2400多年,歷史的厚重,就賦予了其昂貴的經濟價值。

陳文哲查了一些資料,居然沒有查到太過準確的資訊,特別是在國內,就沒有交易記錄。

不過,在香江那邊,對標的一套三件戰國時期的青玉龍鳳配,價格達到了四百五十萬港幣。

這麼看來,價格也不算很貴。

他這是飄了?幾百萬的東西,現在看著也不起眼了。

不過,這東西要是真想出手,肯定要重新鑑定。

各種細節,都會鑑定到位,比如加工痕跡,時代特色,沁色等等。

今天陳文哲只是從時代特色和加工痕跡看了看,具體的沁色,他也沒有詳細看過。

其實,能鑑定出這些特點,就可以了,因為他就花了五千塊錢,能買到現在這種成色的龍鳳玉佩,已經是超值。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