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哲有點猶豫,真告訴了穆小龍,他不會反悔吧?肯定的啊!

所以,陳文哲肯定要忽悠他,就看他直播間裡的觀眾,是不是也可以一快都忽悠了。

“你瞭解古代的雕刻工藝吧?”

“這一點我知道,古代沒有太過先進的雕刻工藝,所以雕刻玉石十分麻煩,聽說是用一種鐵絲,來回拉動,鋸出來的。”

“差不多吧,所以古代的玉石,切割痕跡都是豎著的,你看這一件,它的工藝,明顯具有著現代雕刻工具的雕琢痕跡,絕對不是古代的工藝,好了,今天太晚了,就到這吧,我要關門了。”

看了看手機,終於熬到了十點,他可以義正言辭的關門了。

穆小龍也沒辦法,但是,他的絕大部分目的,都達到了。

送走了穆小龍,李金鯉道:“我陪你一快回去吧!”

“不用,我讓薛隊長準備好了,他們護送我回去。”

“這樣啊,這樣我就放心了,那我就先走了。”

等李金鯉也走了,陳文哲沒有急著走,而是看向隨意放在辦公桌上的龍鳳玉佩。

他拿起玉佩,用拇指輕輕一按,玉佩一分為二,一龍一鳳!

兩件玉佩,結合的十分巧妙,說的簡單點,就是利用了木工的榫卯工藝,可以讓兩件玉佩,結合在一起,而且十分結實。

這是典型的戰國龍鳳玉佩,陳文哲還真沒想到,配合穆小龍到最後,還有這種收穫。

拿在手中,仔細的觀賞,典型的雞骨白,這已經是古玉老化的最美佐證。

特別是沁色,過度十分自然,作假的就沒有什麼過度。

除了外在表現,還有加工方法,剛才陳文哲說的那些,也不全是忽悠穆小龍。

加工方法,一個是選擇工具,一個是怎麼雕刻,也就是怎麼雕刻龍鳳的形象。

春秋時期的龍,龍嘴是閉合的,到了戰國之時是張開的,而到了漢代,又成了斧頭型,所以,特徵很明顯。

除了龍頭的特徵,鎖定了是戰國的之外,還有加工工具的選擇,也是一個鑑定的重點。

線切割在很早就發明了,它做出的痕跡,一定是直線的,因為在戰國之前,雕刻古玉是沒有鐵質工具的,所以更加註重線切割。

而到了戰國時期,鐵器的出現,才讓戰國龍鳳玉佩的出現成為了可能,因為這樣的玉佩,大量使用了鏤空雕刻工藝。

線切割是華東地區流行的技術,主要用來剖切玉料,很早之前,聰明的良渚人,還會用線創作鏤空花紋。

良渚人是怎麼在一件玉璜上,雕琢出有趣的鏤空花紋呢?

首先用雙面對鑽的方法,鑽出代表一對眼睛和一張嘴巴的三個圓孔。

第二步按照構圖設計,在適當的地方鑽出很多個小孔。

再將麻繩穿過小圓孔,澆上潮溼的細沙,兩手一來一會拉動麻繩,就切出了三角形,長條形,曲曲折折的鏤空紋。

或許當時已經發明瞭,把麻繩繃在拉弓上,這就更有效率了。

只不過,使用線切割拉出來的鏤空,和使用鐵器雕刻的鏤空工藝,是不同的。

到了戰國時期,鐵器在玉器加工之中才被廣泛使用,這才為大量鏤空雕刻的龍鳳玉佩的出現,提供了技術支援,這就是“硬刀刻”。

那個時期除了“遊絲刻”技法外,還有一種與之對應的刀工——“硬刀刻”。

這才是陳文哲忽悠人的關鍵,“硬刀刻”的工藝,跟“遊絲刻”肯定是不同的,做出來的玉佩,自然也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