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闐,肯定不能像對烏古斯部落一樣。

而大唐的今後的精力肯定主要集中在天山之北的七河流域以及河中、呼羅珊、鹹海周邊的草原。

什麼事都要講究吃相。

吞併一個忠心耿耿的屬國,難免別人寒心。

價效比不高,後遺症還大。

而作為一個屬國,于闐的示範價值就太大了。

大唐吃了肉,也要讓別人喝湯不是。

“朕賜于闐征伐天竺之權!”當年居住在瓜沙一代的大月氏不敵匈奴,西遷,又不敵烏孫,南下吐火羅,遠涉北天竺。

就這麼一支中土三流勢力,翻過蔥嶺之後,頓時成了爸爸,橫掃河中,北吞花剌子模,南並北天竺,建立貴霜帝國。

月氏——尉遲,只是音譯的不同,月氏人擊敗了當地的塞人,建立於闐國。

李聖天並沒有想象當中的欣喜,顯然明白這是空頭支票。

“臣謝聖人恩典。”臉上有了幾分強顏歡笑。

從於闐南下天竺,即使在後世也不是一條好走的路。

而且這麼多年抵擋薩曼與喀喇汗,國力衰減。

不是所有國家都像大唐這麼財大氣粗。

谷李曄笑道:“朕既然許你攻伐之權,當然會助你一臂之力,日後我大唐在河中將以撒馬爾罕為都,可以在蔥嶺之西接應你們,也可協助你們,朕還會派遣軍中將佐助你訓練士卒,另外,我大唐的盔甲軍械糧食,都可按照市價賣給你,你沒錢也不要緊,可以先記賬,以後打了勝仗,再還給朕也行,夠了嗎?”

“夠……夠了,臣多謝聖人,于闐永世不忘大唐恩德。”李聖天連忙叩首謝恩。

歷史上的李聖天也算是雄才大略,一度按著被大食法化的喀喇汗打。

可惜他死後,在長達四十年的宗、教戰爭中,于闐逐漸落入下風,被喀喇汗吞併。

以眼下的狀況,大唐是沒精力南下了。

興都庫什山南面還有幾個大食法小國,大唐看不上眼,正好是于闐的獵物。

于闐南下,也能維護大唐側後的安全,日後能集中精力參與西土的地緣博弈當中。

整肅內部各勢力之後,就到了兌現當初承諾的時候。

大將軍之上,還有王將。

以楊師厚、劉知俊、李嗣源、高思繼等人的功勞,差不多也夠資格了。

而歷史上,這些人本來就封了王。

楊師厚被朱梁封為鄴王。

劉知俊被封大彭郡王。

李嗣源自己當了皇帝。

高思繼比較苦逼,兄弟二人被李克用砍了,但他的兒子高行周被封為齊王,孫子高懷德被封為東平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