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六章 兌現承諾(第1/3頁)
章節報錯
李曄固然可以放他們回去,然後透過各種手段,慢慢同化他們。
但時間不等人。
必須給這些草原部族留下深刻影響。
不服從大唐,等待他們的只有滅亡。
年紀越大,李曄的心便越是堅硬,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
天命之下,萬物皆為芻狗。
李曄還是以前那個李曄,但在國家層面,作為大唐皇帝便容不得絲毫仁慈。
“這些人的牧場、人口、牛羊全都歸你們!”李曄一句話便決定他們的命運。
“謝天可汗。”其他酋長面露喜色,沒有絲毫兔死狐悲之感。
李曄在他們心中威嚴也達到一個新的高度。
事實上,即便現在中土的突厥人聯合起來,烏古斯人聯合起來,都不會是大唐的對手。
李曄選擇接納和同化,而不是奴役,應該感恩的是他們。
這是第一步。
後面還會興建孔廟、佛寺、道觀、忠義堂等。
把華夏的印記徹底刻在這片土地之上。
而要完成這一切,需要中土的輸出。
直到現在,李曄才知道自己當初的退讓是多麼可笑。
沒有自己的堅持,李禕會關注這片土地?
一定不會,因為中土足夠富庶,而中亞需要長期的投入,短時間內看不到利益,還要面臨大食人、西人的擠壓。
圍繞在李禕身邊的利益集團,沒必要也沒心思開拓此地。
而李禕只有傳統的帝王心術,追求穩固的利益關係。
華夏曆來不缺眼光卓絕的革新者破命者,但大多會面臨重重阻擾,然後人亡政息。
只有一個堅定不移的帝王,才能將歸化中亞之策推行下去。
“你做的很好,這麼多年,西域若是沒有于闐,大食法早就兵臨西州。”帳中只剩下李聖天。
屍體已經被清理乾淨彷彿什麼都沒有發生。
“此乃臣之本分。”李聖天無比恭謙。
于闐版圖在天山之南吐蕃之北,曾是大唐安西四鎮之一,是大唐壓制吐蕃戰略基點。
大唐曾長期在於闐駐以重兵夾擊吐蕃。
除了南面的崑崙山興都庫什山,幾乎被大唐包圍了。
都快成一個國中之國。
而現在也到了劃分利益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