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8章 搬山圈地,養個和珅(第1/4頁)
章節報錯
詩曰:靈臺無物謂之清,寂寂全無一念生。猿馬牢收休放蕩,精神謹慎莫崢嶸。
女兒國這一難,不僅引動了數萬情鬼積蓄的恩怨情仇,還有心魔入侵,著實讓人身心俱疲,停留足足一個月,孫悟空才剛剛養好自己的傷勢。
又修養了三日,玄奘師徒繼續西行之路,師十二站在城頭,看著騎馬遠去的玄奘,柔聲問道:“若有來世……”
玄奘無聲道:“好……”
按照原本的命數,下一難應該是師徒再次失和的“真假美猴王”。
說的玄乎一點,西行路上其實只有玄奘一人,孫悟空是心猿,代表了玄奘的聖心,六耳獼猴是玄奘的凡心。
聖心因為某些原因被驅趕走,凡心雜念便會侵襲過來,沒有聖心的玄奘不能西行之路,六耳獼猴亦不能西行。
最終二心競鬥,代表聖心的孫悟空擊敗代表凡心的六耳獼猴,師徒恢復了和睦,身與心融為一體,繼續取經。
如今師徒並無不和,經歷了女兒國一難,內心也沒什麼惡念雜念,“真假美猴王”卻是不會再發生了。
說的實際一點,就是六耳獼猴被無天提前收走,沒空過來搗亂。
另外,根據老岳父透底,那個叫奎剛的傢伙,也收了一隻猴子,是擅長避死延生的赤尻馬猴,都是養猴子的。
呂雲澄曾經也想養只猴子,怎奈花果山的猴子除了吃就是鬧騰,一個比一個吃得多,一個比一個能鬧騰。
這些猴子還是讓孫悟空養吧!
“真假美猴王”被消除,後面按理來說應該是“三借芭蕉扇”。
不過火焰山還在八卦爐中,牛大力忙著拈花惹草、教導兒子、哄媳婦,忙的昏天黑地頭昏腦漲,沒空去找麻煩。
只是獅駝王有些心氣不順,覺得玄奘欺負了自家閨女,搬了十七八座大山攔路,和孫悟空好好鬥了一場。
呂雲澄覺得好玩,把蛟魔王派過去相助,來一出龍獅大合唱。
說白了就是龍吼+獅吼!
觀音菩薩懶得管事,便請了佛門四大金剛帶著三千揭諦相助。
佛門四大金剛,和鎮守東西南北四天門的四大天王可不是同樣的神祇。
祂們是:
文殊菩薩座下護法金剛——五臺山秘魔巖神通廣大潑法金剛;
普賢菩薩座下護法金剛——峨眉山清涼洞法力無量勝至金剛;
毗盧屍佛座下護法金剛——須彌山摩耳崖毗盧沙門大力金剛;
金剛不壞佛座下護法金剛——崑崙山金霞嶺不壞尊王永住金剛。
孫悟空+四大金剛+三千揭諦,對戰獅駝王和蛟魔王。
雙方圍著連綿不絕的山脈,殺得昏天黑地,一座又一座大山被借來,然後被金箍棒轟成粉碎,堆成碎石山。
孫悟空、獅駝王、蛟魔王甚至開了法天象地,一隻巨猿,一隻獅虎獸,一條長龍,殺得天昏地暗日月無光。
以修為而言,自然是孫悟空的修為最高,但獅駝王的輩分高他兩輩,玄奘面色糾結的看著,便收了一二分力。
四大金剛三千揭諦聽起來厲害,實際上和“十萬天兵天將”差不多,就是湊數的,自是難敵蛟魔王的神通。
一來二去,雙方實力堪堪拉平。
就在雙方鬥到最激烈的時候,小獅子師念痴載著師十二至此,然後這一戰就打不下去了,雙方各自罷手。
四大金剛三千揭諦回靈山,蛟魔王回方丈島,玄奘師徒西行取經,獅駝王卻並沒有把搬來的大山搬走。
獅駝王這一遭,一方面確實是幫女兒出口氣,另一方面也是擴張女兒國。
女兒國的人口兵丁,只憑兵法韜略擴充,那是難上加難,便故意藉著這麼個藉口,演了一出“搬山圈地”。
反正西牛賀洲佛門做主,那些小國沒什麼尊嚴,佔地盤並不算難。
就這樣,女兒國向西擴充數百里。
說來也巧,擴充的這些領土,正好是祭賽國的領土。
祭賽國的地理環境不算好,四面全部都被別的國家包圍。
南邊是月陀國,北邊是高昌國,東邊是西梁國,西邊是本缽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