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二章 榮耀與責任!(第1/3頁)
章節報錯
當陳宓遠遠聽到從傳臚官的口中傳來的【兩浙路衢州陳宓取為狀元……】的話的時候,他愣了愣,旁邊的陳定等人卻是轟地一聲轟動了起來。
陳宓很難去形容這一刻的心情,在這一刻,他彷彿進入了一個濛濛登登的境界之中,他的靈魂與身體似乎分離開來,冷靜無比地看著陳定等人激動不已的神情,而他卻是呆呆沒有發言。
周邊的人也都沒有在意, 因為這種表現太正常了,換了一個人,也可能被這驚喜給衝暈了,只要給一些時間就好了。
果然,很快陳宓便恢復了正常,他被陳定等人簇擁著, 跟著傳臚官到去到集英殿。
在集英殿那裡, 陳宓與眾人一起謝恩,披上紅色的狀元袍,跨騎上駿馬,本就長得英俊,在眾人的簇擁之下,更是顯得英武非凡。
史上最帥狀元郎引起了汴京城百姓的轟動。
韓琦曾有一句話,東華門外以狀元唱出者才是好男兒。這句話在此時體現得淋漓盡致。
進士遊街是在御道上舉行的,可以同時容許十六匹馬車同時賓士的大道上,竟然被擠得水洩不通。
陳宓身著剪裁合理的大紅色禮服,高高居於高頭大馬之上,本就高大的身材更顯得挺拔起來,比起其他要麼衣服不合身,要麼一大把年紀,陳宓的俊秀臉龐,一時間讓諸多女性瘋狂起來。
路對面的樓上,也有一個身材高大的女子,在諸多閨中密友的陪伴下, 滿臉自豪地看著下面經過的陳宓。好友們一個個羨慕的說著奉承話,讓女子愈加地開心起來。
她便是楊家女楊玉容,在她的身邊,還有一個滿臉通紅的少女,崇拜地看著騎著高頭大馬的陳宓,少女卻是盧雪婷。
楊玉容看著春風得意的陳宓,心下唯有驕傲自豪,以及滿腔的欣喜,她與陳宓的親事其實定了有不短的時間了,之所以一直沒有成親,雖有楊文廣時常不在汴京的原因,但更重要的還是雙方長輩都希望陳宓能夠取得功名,然後在成親。
楊玉容雖然面上支援,但心下未必沒有著急,她的年紀本就比陳宓大,這功名之事,誰知道什麼時候能夠取得,若是再等幾年,自己不就人老珠黃呢。
好在陳宓不愧是自己看中的男人,不僅做事情有擔當,更是才華橫溢,這第一次參加科舉便考中了!
現在既然考中了,接下來便該將成親的事情給完成了。
想到這裡,即便是楊玉容這般灑脫的女子,也不免有些臉紅起來。
陳宓卻沒有想得那麼多,遊街當然是榮耀的事情,十年寒窗苦讀,一招登上天子堂,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朝看遍長安花,但對於陳宓來說,不免還是有些尷尬,如此張揚,大張旗鼓的誇耀,雖說是整治活動,但不免還是覺得是苦差事。
當然,其他的人卻是很是享受這種誇耀,陳宓看到陳定甚至淚流滿面,是不是便要拿著御賜的進士服抹抹眼淚,心下也不由得好笑。
不過陳定的表現並不突兀,比他要激進的新科進士還要多得多,有的人當中吟詩誇耀,有的人大聲的吆喝,有的人揮著臂膀與圍觀百姓打招呼……
誇耀遊街大約是花了好半天的時間,到了晚上才算是停歇,即便是陳宓這身體條件,也是累得不行,但明天才是重頭戲。
第二天大早,眾人去拜見皇帝謝恩,在那裡,皇帝趙頊會對新科進士們進行授官。
宋朝貢舉的最大恩榮是釋褐授官。
唐代明經、進士及第之後,只是取得了做官的資格,還不能直接入仕做官。
必須再經過吏部銓選考試,合格後才能授予官職,脫去粗麻布衣,換上官服,即所謂“釋褐授官”。
因而,唐代許多士人明經、進士及第多年之後,仍為一介布衣,未能釋褐授官,以致有出身二十年而未獲祿者。
如一代文豪韓愈,就是這樣的倒黴蛋。
.貞元八年他進士及第,因為吏部的考試不合格,磋砣三年,尚未入仕。
於是貞元十一年他三次上書宰相而求仕,自稱四舉於禮部乃一得,三選於吏部卒無成。
希望能透過當朝宰相的論薦獲得一官半職,結果是三次上書均不獲垂憐。
他只好離開京城長安,到宣武軍節度使董晉的麾下做幕僚,被闢署為觀察推官,才踏上了仕途。
這樣的慘痛經歷在宋代是不可能發生的。
宋初承襲了五代以來的規則,但自太平興國二年開始,進士、諸科及第、出身者可以不經關試皆釋褐授官。
按照慣例,第一、第二等進士並九經授將作監丞、大理評事,通判諸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