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無鬥戰勝佛!”

看到李彥站在這尊佛像前停下,智願禪師有些奇怪,但還是雙手合十,躬身拜下。

高俅奇道:“這是什麼佛?怎麼從來沒聽過?”

李彥目光微微閃動:“此佛出自前唐聖僧玄奘所譯的《佛說三十五佛名禮懺文》之中。”

智願禪師微笑:“不想檀越連這本佛經都知道,此乃禮拜常住十方一切世界三十五佛的修行法門,除障滅魔,功德迴向,功德廣大,神通無量,是佛法中的如意瑰寶。”

高俅打量:“為什麼別的佛身都是金身的,這卻是藍色身軀,還抱著一具盔甲?”

智願禪師解釋道:“這便是鬥戰勝佛的外相,持誦鬥戰聖佛,能消過去生中,所造傲慢罪業,若見法身,才可悟神通。”

高俅明白了,這意思就是他悟不了。

他嗤了一聲,好似多了不起似的,然後狠狠瞪著眾佛像看了又看,看到眼珠痠疼,也沒看出什麼外相法身的區別,低聲道:“林公子,你信嗎?”

李彥眯起眼睛看著眼前那三頭六臂的法相,輕輕嗯了一聲,又來到第二尊排斥性較小的佛像面前:“這是什麼佛?”

“南無旃檀功德佛!”

智願禪師依舊是先行禮,後介紹道:“持誦旃檀功德佛,能消過去生中,阻止齋僧的罪業。”

高俅看了又看,落入眼中的,是通體藍色的佛像,右手觸地印,左手定印。

李彥看到的,則是一尊通體流轉著金輝的法身,同樣有六臂,各持不同法器,隱隱間帶來的威圧感,完全不遜於前面那尊三頭六臂的法身。

而三十五尊佛像中,唯有這兩尊佛像內所蘊含的神通,他可以接受,並且在看到法相的時候,就已經隱約有了些頭緒。

眼見李彥盯著兩尊佛像看來看去,智願禪師卻告誡道:“檀越切勿‘貪得’,世上的人沒有不想要求神通的,卻不知‘神通’之自性,盲修瞎練,誤己誤人,若不可悟法身,可日日來此參拜,久而久之,必見真諦!”

在智願禪師看來,佛性再深厚的人,也不可能第一次就堪破外相,見得法身,所求的是勾起對方的興趣,正是“先以欲鉤牽,後令入佛智”。

這就是《維摩經》裡面的話,佛門從來不否認,他們會先給信徒甜頭,將他們招入門下後,再言其他。

李彥則是贊同前半段:“大師所言有理。”

他正是知道了其他佛像羅漢所展示的神通自性,才會毫不遲疑地拒絕,甚至連卡了許久的唯識勁第六識也決斷放棄。

這份果斷,無形中已是過了貪得的那一關,才能順利地見到法身神通。

只是見到法身,距離自己領悟其上的神通,還有一段路要走,這又是對心境的考驗和磨礪。

在李彥看來,這種過程或許比起結果更加重要。

因為“過程”消化後,完全是自身的修煉食糧,而“結果”的神通,在一段時間內他肯定也是隻能跟著對方學,別指望去改變什麼。

所以相比起看了半天,覺得啥也沒有,是不是自己被耍了的高俅,李彥目前也沒有領悟到神通,卻無半分焦慮,回到天王殿正中,回味片刻後,開口詢問道:“當年貴寺的真定禪師與明尊教交戰的全過程,不知可曾留下記錄?”

智願禪師對於他的表現有些詫異,一時間摸不清對方到底是什麼態度,聞言道:“這倒是有的,請檀越稍後。”

他喚來了寺內僧人接待,自己親自去取了一卷經卷來:“這是真定師叔的日錄,其中就有與明尊邪教的交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