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太后臉色立刻變了:“他來作甚?老身不是讓他速速查案,一切以除賊緝兇為主麼?現在正撞上了,可如何是好?”

趙佶道:“娘娘,依兒臣之見,這位公孫判官既然這般剛正不阿,娘娘也不能寒了忠臣之心,召見他時不妨多多支援。”

向太后為難地道:“老身自然是支援公孫判官,將無憂洞徹底清剿的,但正面衝突不比其他,他一位判官與諸位宰相對峙也是奇談,看來也只能先讓他委屈委屈了……”

此時殿外,雙方確實上了一出奇談。

四位年老的紫袍官員,一位年輕的緋袍官員,幾乎是不分先後地抵達福寧宮。

雙方對視。

在公孫昭嚴重,對面依舊是那時永嘉郡王遇害,齊聚的章惇、韓忠彥、曾布、蔡卞四人。

那時公孫昭被招至挨訓,章惇還出言維護,郡王安全並不是判官之責,讓他去緝捕兇手,其他三位也是附和的。

但這回,和睦的氣氛已是蕩然無存。

章惇細細打量過來,聲音聽不出喜怒:“公孫判官所為,膽大過人,當真是後生可畏!”

韓忠彥冷冷地看了過來,倒是沒說什麼,只是撇開視線。

曾布和蔡卞的眼神就更為針對,有著文官看到武人得勢,猜防百至的審視,又微不可查地帶著幾分羞惱,似乎醞釀好的某些計劃胎死腹中一般。

反觀公孫昭,除了基本的行禮外,就一直目不斜視,他無論是官品資歷,還是年齡學識,都在這四位之下,此時無論說什麼都是不妥的,乾脆不說。

而宰相們自恃身份,也不會在這個地方多費唇舌,殿外經歷了一片無比壓抑的沉默,度日如年般過了一刻鐘的時間後,雙方同時被傳喚進福寧宮內。

在見到向太后的第一眼,曾布和蔡卞就齊齊跪下,爭先恐後地道:“公孫昭私心作祟,悖逆無法,網羅罪名,挾辱上官,大失朝廷體面,望太后、望官家從重處之!”

“兩位卿家快快請起!”

向太后毫不詫異,命內官將兩人扶起。

這兩位之前在早朝上就異常活躍,透過針對公孫昭,得到了相當一部分朝臣的支援,此刻顯然也是後續,如果公孫昭能被他們拿下,那無論是朝堂威望,還是士林的聲名,都會更上一層樓。

兩人的話講完,韓忠彥才跟著道:“曾樞密、蔡左丞所言有理,臣亦是這般認為的。”

向太后也不意外,最後看向章惇。

這位老而彌堅的相公站住了,鏗鏘有力的聲音予以回應:“老臣以為,公孫判官是否網羅罪名,陷害忠良,還要詳查,但此事案情重大,無憂洞乃汴京大患,但凡與之牽扯的官吏,都有干涉法司之責,不可寬縱,當三司會審,經以詳查,公之於眾,方可令朝野上下,為之信服。”

曾布和蔡卞臉色微變,公孫昭聞言則忍不住看了章惇一眼,他本以為自己所遭到的待遇,肯定是受千夫所指,沒想到章惇身為首相,所言卻是不偏不倚,公正待之。

向太后倒是知道章惇的一貫風格,這位較起勁來也是誰的賬都不買,公孫昭的事情對於別人來說是大事,但在章惇眼裡不過如此,他當年大肆清理的官員比現在多上太多,區區二三十人又算得了什麼,兩三百家再來跟他說吧。

但正因為這樣,向太后不敢按照章惇所言,那樣的事態就不可控制了,先是模稜兩可地道了一句:“諸位所言,不無道理……”

然後看向公孫昭:“公孫判官,你秉公心,棄私情,老身是知道的,然你此次辦案亦不免急躁,如今百官對你頗多微詞,你可自承錯誤,以安百官之心!”

在向太后看來,哪怕公孫昭是對的,現在也該服軟妥協,先給對方一個臺階下,然後再從中斡旋,爭取最大程度的執法力度。

然而公孫昭的回答卻是:“臣願用無憂洞賊子的首級,以安百官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