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寧宮內。

向太后坐回榻上,蹙著眉頭,腦袋依舊嗡嗡作響。

趙佶坐在他的邊上,抹了抹臉,臉上依舊殘留著不同的口水味。

看到這位官家如此乖巧,向太后笑著拍了拍他的手:“十一哥,虧得你能忍受這些臺諫……”

趙佶低聲道:“臺諫所言,亦是忠心為國,孩兒自是要受著的。”

向太后感嘆道:“你是好脾氣啊,但此次群情激奮到這般地步,倒是有些出乎老身的意料,對於公孫判官之事,你怎麼看?”

趙佶謹慎地道:“孩兒不知對錯,只知這事確實鬧得太大了……”

剛剛的早朝,簡直吵翻天了。

各種彈劾公孫昭的奏章,雪片似的呈報上去,言官甚至直接叩首請命,瞧那模樣,或許也要效仿任伯雨,以死相諫。

趙佶不得不下龍椅攙扶,然後就被那十幾張嘴的唾沫星子,合力洗了把澡。

那味……挺衝!

而對趙佶得出的結論,向太后覺得在情理之中,經過這段時間的相處,這孩子就是這般柔懦,自己果然慧眼識珠,選對了官家。

但對於這份回答,她並不滿意,教育道:“禮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他們此番激動,是因為公孫判官沒有給那些罪臣顏面,又有文武之別……”

“然不論愚賢者犯法,皆在刑書律法,本就應懲處,何況是非對錯,證詞罪狀分明,此番無理取鬧,絕不可聽之任之!”

趙佶道:“可臺諫為任正言請諡號,娘娘為何不允呢?死者已矣,任正言即便之前有些小疏漏,然一生為國,忠貞不二,若不允諡號,寒了群臣之心,以後還有誰敢直言相諫?”

向太后道:“不是不允,是現在不行,有了諡號,對任正言的一生蓋棺定論,就可以堂堂正正地拿來對公孫判官發難了,這才是他們的目的。”

趙佶瞪大眼睛:“原來是這般用意……娘娘英明!”

向太后看著這個年輕官家恍然大悟的模樣,十分有成就感,終於輪到她教人了:“十一哥心善,然這些臣子可不是好易與的,你看看這些奏章……”

她隨意拿出一份奏章,趙佶翻開細看,發現其中文字艱深,典故重重,晦澀難懂,再看看那高高一摞奏章,頓時變了面色。

向太后道:“十一哥明白了?照這些臣子的奏章寫法,看不了十份,就得頭昏腦漲,兩府再一抱怨,就該老老實實地將政事交託下去,這便是他們的用意啊!你以後掌管朝政,千萬不可對這些臣子抱有善意,他們時時刻刻想著與皇權分庭抗禮呢!”

趙佶聽到掌管朝政,臉色微變,趕忙要拜下:“孩兒不敢有此非分之想!”

向太后十分滿意這份態度,將他扶住:“老身年歲已高,這天下終究要託付到你手中的,你未經太子之位,就當了官家,確實有不少需要學習的,這天下之主不好當,你要多多跟隨老身學習啊!”

趙佶聽著她三句話不離自己的官家之位是怎麼得來的,眼角微微抽搐了一下,卻立刻垂首道:“謹遵娘娘教誨。”

向太后拉住趙佶的手,一起翻閱奏章,看著百官是怎麼變著花樣罵公孫昭。

正當母子其樂融融時,內侍前來稟告,以章惇為首的幾位宰相,有事請奏。

向太后很不想見,但也知道避不過去:“允他們入殿。”

然而就在這時,又有內侍入內稟告:“公孫判官請求覲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