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五十一章 不問鬼神問蒼生(第2/3頁)
章節報錯
李彥將紫宸殿的事情大致說了一遍:“陛下雖龍體抱恙,但也心繫國家安定,讓殿下監國,也是為了災情儘快平復。”
太子整個人還是懵的,實在不明白前幾日還是武后大權在握,自己半步離不開少陽院,怎麼現在就變成了武后受罰剝奪政權,換成了他來監國。
不過定了定神後,太子立刻問道:“元芳,現在災情如何了?”
李彥沉聲道:“嚴重至極!”
“關內地勢險要,人口眾多,糧食本就供應不足,此次天災蝗禍,長安不僅不治災,還瞞報米價,以致於釀成恐慌……”
“如此一來,災民已經等不及關外的糧食救濟,必須在關內開倉放糧,才能儘可能的挽救他們的生命。”
太子皺眉:“可關內各郡縣的糧食早已用完,開倉放糧的話……”
李彥道:“放各地郡望,高門大族裡的糧食!”
太子妃臉色變了,露出擔憂。
太子則咬了咬牙道:“這真能成嗎?”
李彥道:“臣有一個不成熟的計劃,叫勸分。”
“任何制度,都要有一個獎懲措施,不能一味的強奪,而要進行勸誡。”
“把各地望族分成五等,進行勸分,讓他們拿出不同數量的糧食幫助賑災,並在災後給予這些望族相應的獎賞。”
這種方式,其實是跟宋朝學的。
不過宋朝的地方上,已經沒有了盤根錯節的世家,只有宗族和富戶。
再加上宋朝社會風氣重名,所以每逢災情,勸分之策還是行之有效的。
唐朝則不同,李彥根據國情補充道:“我大唐人爭強好勝,凡事都要爭一個先,才有開疆拓土,不斷進取。”
“這五等分的世家要好好規劃,也可以激勵各族上進。”
“榜一世家捐贈的糧食,要與榜五不同,否則憑什麼當榜一?”
太子若有所思:“此法倒是奇特……”
李彥道:“說易行難,具體如何執行,我就不通了,還望殿下拿主意。”
太子知道此法不僅是賑災,還有壓制世家之用,讚道:“元芳太謙虛了,這已是濟世安民之策,只是實施起來絕非一日之功,地方上恐怕也難以配合。”
李彥微笑:“陛下已為殿下考慮到了這點,皇后也醒悟到之前被奸人矇蔽,願意督促京兆韋氏、長安豆盧氏等族率先放糧。”
太子頓時鬆了一口氣:“這就好!這就好啊!”
李彥正色:“殿下,此次監國,困難重重,更是有進難退,不比以往!”
太子臉色微變,沉默下去。
太子妃握住夫郎的手,感到冰涼和顫抖。
太子身體不好,手腳一直冰涼,但卻很穩。
可此時的顫抖,卻暴露出了他內心的恐懼。
從小生在這個環境裡,太子又怎麼可能不知道此事的兇險。
真正監國,處理朝政,如果做得一塌糊塗,太子之位難保。
如果做得十分漂亮,不免引起皇帝的忌憚,即便退下來,也難以安然度日了。
尤其是他還不止父親,還有一位展現出超強權力控制慾的母親。
太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