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望去,已經能看到廠房的大致輪廓了。

【絕味包子】廠房的主體結構已經封頂了,就是一棟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的三層廠房樓而已。

施工難度也不大,幾個月下來也造的差不多了。

再有兩三個月做點水電工程和內外裝飾,差不多就能投入使用了。

不得不說,鈔能力開道還是非常高效的。

每層樓一千多個平方,三層加起來四千多個平方,近兩三年是絕對夠用的。

【絕味包子】的發展兩三年後也會到一個瓶頸,開店數量就不會增長那麼快了。

接下來想要快速拓店,就需要等到全民更富裕一些,才會迎來下一個視窗期

看完這邊,陸澤又跑到【拾光文創】的中性筆工廠去看了一看。

出乎陸澤的預料之外,這邊的工廠都已經可以投入使用了。

一臺臺新裝置正在搬進工廠安裝,廠房內也在繼續施工,用隔斷隔出臨時的辦公室和實驗室。

中性筆廠之所以這麼快,就是因為工廠生產的不是食品,對廠房環境和溫度要求沒有那麼高,所以選擇的是建設週期更快的鋼結構廠房。

提前加工好的鋼結構會被運輸到施工現場,再進行搭建安裝,以及最後的裝修。

不僅大大縮短了建造工期,減少了施工週期和人工成本,但是鋼結構廠房整體建造成本要比鋼筋混凝土廠房要高不少。

不過這裡只是臨時廠區,過幾年要等著拆遷的。

等拆遷之前,再到更遠郊一些的地方,建設更成熟的廠區。到時候全用鋼筋混凝土結構,建的氣派一點。

不管是廠房,還是辦公室、實驗室,面積都會比現在要大好幾倍,那時的廠區才真正配的上已經上市了的【拾光文創】和【絕味包子】。

中性筆廠投入使用,馬上就能解決了【拾光文創】最核心的產品問題。

這種引流產品握在自己手中,價格完全由自己掌控,對於【拾光文創】的整體品牌效應和市場競爭力又增添了強力的砝碼。

相信要不了一兩個月,【拾光文創】的第一支中性筆就會送到自己手中試用。

兩個廠房都異常順利,陸澤心裡十分高興。

至於第三個已經投入使用的【徐記米粉】中央工廠,他也過去瞄了一眼。

說是中央工廠,其實就是個大加工作坊。

目前中央工廠唯一的工作就是把乾的米粉加工成鮮溼米粉,然後把各種澆頭也都提前烹飪好,然後再把半成品分發到各個門店去。

所以對於【徐記米粉】來說,只需要一個小廠房做中央工廠就足夠。

所以單層一千多平方的鋼筋混凝土廠房,在一個多月前就蓋好弄好並投入使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