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蘋果公司的“i”系列產品,過個幾年那真是舉世聞名。

除了iPod外,還有iMac、ipoud、iBook、iTunes等等。

每一項產品,都是再次助力喬幫主封神的代表作。

不僅成就了喬幫主,讓他成為了世上最偉大的企業家之一,更是把蘋果公司從一度經營困難再次帶向巔峰。

可那些都是幾年後的事情,現如今蘋果公司別說是iPod,估計連品牌名字都還沒開始考慮呢。

說起“i”系列產品,就不得不說起網際網路文化。

雖然現在是網際網路寒冬,但前些年網際網路可是科技圈、創投圈、金融圈中最火的概念。

但當時最熱的字母不是“i”而是“e”,比如:eBay, eTrade, etoys...

“E”最初用來指電子(electronic)電子,電腦網路出現後產生了Email,電子信件以其快速、簡便、多功能等在很短的時間內顛覆了傳統的手寫郵寄信件。

同時微軟推出的網頁瀏覽器“Internet Explorer”,這個軟體的圖示LOGO就是一個字母“E”的造型。

因此很多人也把字母“E”理解為取自Explorer的頭一個字母。

所以“E”代表網際網路成了一種預設的共識,也是最流行的代指字母。

而把“i”作為首字母的取名方式,也是這兩年才開始興起的。

估計是因為字母“E”已經使用的太氾濫了,想取個新名字都非常不容易。

所以Internet的首字母“i”,這兩年漸漸變成了取名的首選。

於是,才有了iRiver、iAUDIO、iTech等公司或品牌。

而蘋果公司的“i”系列產品,現在才只有孤零零的iMac電腦而已,完全稱不上系列。

這個點子的靈感更是源於喬幫主當時在蘋果公司的Tittle——過渡&n CEO)縮寫正是:iCEO。

另外i在數學上為根號1的虛數單位,在那個當時極客如雲的蘋果,這樣的代號顯然十分受歡迎。

而iMac這個名字正是當時負責蘋果廣告業務的TBWA\Chiat\Day公司創意總監肯·西格爾提出的。

很不幸,喬幫主對西格爾提出的5個名字一個都不喜歡。

西格爾只得回去想了另外3個名字,但喬幫主仍然不滿意。

然後西格爾還是堅持跟喬布斯說,他自己最喜歡的名字仍然是「iMac」。

喬幫主當時只說了一句話:“我倒是不討厭它了,但我仍然不喜歡它。”

由此可見,在喬幫主心裡,對字母“i”還是耿耿於懷的。

畢竟他這個過渡&n CEO),是他整個人生履歷中並不光彩的時期,或許這會兒在他心裡,字母“e”才是他最喜歡的。

或許在今年下半年的Mac??world大會上正式宣佈,喬幫主不再繼續使用臨時CEO頭銜,而是成為蘋果正式CEO時,他才會對字母“i”釋懷。

現在蘋果公司字母“i”的產品只有「iMac」,根本不成系列。

就連下一個“i”系列產品iPod,連idea的一絲苗頭都還沒有出現。

註冊品牌和商標,就更是無從談起了。

這倒是方便了陸澤,他可以趕在蘋果公司明年做出iPod之前,把整個“i”系列商標提前註冊下來。

陸澤之所以對這事記得很清楚,就是因為蘋果公司推出iPod的速度堪稱奇蹟。

短短几個月,從無到有就做出了iPod產品。

雖然只是樣機,真正交付還要晚幾個月,但足以說明蘋果公司的產品團隊的高效性。

前世這件事一時間在網上瘋傳,陸澤想不知道都不行。

如果說對哪個科技公司最為熟悉,那肯定非蘋果公司莫屬,估計多數人也都和陸澤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