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一早晨,陽光明媚,整個曼哈頓地區依然像往常一樣熱鬧,路上行人走得很急。

華爾街精英們或是西裝筆挺,或是性感OL範兒,幾乎都捧著一杯美式,急匆匆地趕去公司,等著這周第一天的大盤開啟。

儘管大家步伐匆忙,但心裡卻十分安定。

不僅是因為對工作很是滿意,更是對當前的經濟充滿信心。

無數散戶們高舉著鈔票湧入股市,無數的境外熱錢也追到了這裡,華爾街從未有過這種盛況,彷彿有賺不完的錢一樣。

如果僅是網際網路的發展並不足以讓華爾街的人失去理智,真正推動人們開始瘋狂投機的除了人性的貪婪,還有米國政府的兩個政策——降息和減稅。

銀行把存款的利息降低了,大家覺得錢放銀行收益太低,不如就把錢取出來吃喝玩樂或者投資;同時銀行貸款的利率也降低了,借錢成本低了,更多的人就願意去找銀行借錢消費或者投資,總之就是讓錢從銀行流向市場。

市場上熱錢越多,流入到股市的錢也越多。

另外一個影響因素是減稅,也就是《1997年納稅人救濟法》。

這個減稅法案是,米國曆史上最大的減稅法案之一,降低了好幾項聯邦稅,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把長期資本利得稅從28%降到了20%。

資本利得稅這個東西,這玩意兒在國內沒有,一部分西方國家才有的。

意思就是買賣資本才需要交的稅,資本包括股票、債券和不動產,只要你透過買賣這些東西賺到了錢,就需要交稅。

買賣資本有長期和短期兩個概念,短期就是持有時間少於一年,買賣資產收入算到你的年收入裡面,和工資獎金什麼的一起計算要交多少稅。

這個減稅法案不僅增加了平頭百姓的可支配收入,也降低了投資的成本,一定程度上也助長了投機的風氣。

懷著這種心理,投資者逐漸失去理智,認為只要是網際網路公司,直接投就行了,反正肯定漲;創業者看到這種情況更加瘋狂,反正只要掛上網際網路公司的名頭肯定能成,幹就完事兒了。

投資者盯著那些創業者,彷彿在說:創業嗎?上納斯達克的那種?

這場大戲在投資者和創業者的雙重推動下,終於迎來了高潮。

可高潮過後,往往剩下的只有一地雞毛。

正如巴菲特的那句話,當大潮退去,才知道是誰在裸泳,至暗時刻即將來臨。

整個華爾街都在悠閒地喝著咖啡,或是咬上一口三明治。一邊享用著早餐,一邊看著大盤準時開啟,期待著上週五納斯達克5048.62的奇蹟能夠再次上演。

可接下來發生的一切,徹底閃瞎了無數人的眼睛。

大盤開啟的第一時間,好幾股神秘的資金就開始大肆拋售股票,而且拋售的還是整個米國都無比驕傲的高科技領頭羊企業的股票。

思科、微軟、戴爾等數十億美元的賣單,同時出現在第一個交易日早晨,一下就把整個華爾街給打懵了。

因為這些賣單,都是在盤前就已經做了委託交易的。

於是乎,華爾街精英們開始見識到了全年“盤前(pre&narket)”拋售最大的百分比。

數十億美元的賣單砸下來,直接導致了NASDAQ指數一開盤就從5038跌到4879,跌了整整4個百分點。

星期一的大規模的初始批次賣單的處理,就像是吹響了撤退的號角,引發了拋售的連鎖反應投資者、基金和機構紛紛開始清盤。

嗅到不對勁的機構和投行們,開始加速清空,也有一些樂觀派們,認為這不過是暫時的市場波動,他們依然對米國的網際網路行業充滿了信心。

就像往常一樣,有人拋,就有人買,大多數人還陷入在過去幾年股市長紅的慣性之中。

也只有少部分人,真正感知到了一種巨大的危機正在襲來。

其中就有不少金融巨鱷們,已經開始了一系列操作,做空股票,做空股指,做空米國股市。

不過這會兒不會有人注意到,在洛克菲勒中心的通用電器大樓55層,【奇點基金】辦公室,正在上演一場生死時速般的戰鬥。

“快,加2倍槓桿做空亞馬遜的股票。”

“這邊趕緊,4倍槓桿直接做空Netscape公司。”

“2倍槓桿做空”

“3倍槓桿,做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