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澤之所以對瑪麗·米克爾如此推崇,是因為這是為數不多他覺得超有遠見之人。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雖然在商界,揚名數百年不太現實,但數十年還是可以做到的。

就比如索羅斯,在比如巴菲特,數十年來一直都是商界和投資界的傳奇。

可是由瑪麗·米克爾帶起的“網景效應”,卻掀起了矽谷的網際網路熱潮。

1999年這一年,在美國上市的457家公司中,有308家來自科技行業。市值排名前十的公司中,科技公司佔了6個。

在矽谷最繁榮的時間,串聯起兩旁科技公司的101公路經常大堵車。

出門吃飯排一兩個小時的隊,午飯時間找不到停車位,過來出差定不到旅館,每天都有大量的百萬富翁誕生,所有的畢業生都希望創立一家網際網路公司實現財務自由的夢想。

而在泡沫發展過程中,風險資本投資在網際網路也是極速狂飆,風險投資額從1990年的80億美金增長到2000年的1000億美金,

在投資界如果你不投網際網路公司,你就會被時代洪流拋棄,在網際網路泡沫時期,如eBay這樣的公司漲幅超過30倍,你不投如何能跑贏同行。

在投資沙龍上,沒有買網際網路公司的基金經理常會面對同行的奚落和嘲諷,也會面對客戶的質疑和巨大的贖回壓力,

強如巴菲特,因為不投網際網路領域,此刻也被戲稱為“過時的人”。

巴菲特的價值投資理念不再流行,取而代之的是投資“贏者通吃”的成長型公司。

可這並不是瑪麗·米克爾牛的地方,在網際網路泡沫破裂之後,整個美股四五年都沒恢復過來,她也面臨著無盡的聲討和質疑。

可瑪麗·米克爾絲毫沒有動搖,卻依然堅持自己對網際網路行業長期邏輯,並沒有被一時地股災所擊潰。

她所看好的公司,除了Netscape以外,Amazon,eBay和Yahoo都活了下來。

而且瑪麗·米克爾還在2004年參與Google的IPO,再次讓她重獲聲名。

她還是那個“網際網路女皇”,她每年的分析報告依然被無數人追捧。

只不過她的長期邏輯需要很長的時間去證明,時間長到陸澤重生之前才一一兌現。

在陸澤重生前,亞馬遜如日中天,創始人貝佐斯連續三年成為世界首富。

而谷歌公司就更是一騎絕塵,儼然網際網路行業的領頭羊,讓全世界其它網際網路企業都望塵莫及。

直到那時,大家才真正明白什麼是瑪麗·米克爾的長期邏輯。

正所謂時勢造英雄,英雄也容易消逝在時代的浪潮之中。

這次網際網路泡沫破裂,對瑪麗·米克爾的打擊是巨大的。儘管過幾年後她的事業依舊成功,可她再不是那個在華爾街可以呼風喚雨的女皇。

想到這,陸澤好一陣唏噓。

更為關鍵的是,這一世陸澤和她註定了將產生深度的聯絡。

因為他投資了谷歌公司,而2004年穀歌公司上市,肯定還是瑪麗·米克爾來操盤的。

畢竟那會兒網際網路泡沫破裂的餘波還未過去,沒多少人能像瑪麗·米克爾一樣,依然對網際網路企業充滿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