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章 安排的明明白白(第2/3頁)
章節報錯
季奇第一個去談的是現代運通。對方覺得這就是個笑話,他們根本就沒打算賣,況且攜程剛剛成立不久,業務量在業界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但季奇不死心,一直追著談。同時也在談第二家——商之行。
剛開始,商之行的老闆吳海也是對攜程根本看不上眼。但是季奇鍥而不捨地找了一次又一次,吳海終於動心,答應到攜程看上一看。
吳海到了攜程,季奇驕傲地向他介紹說:我們每個月的預定間數已經達到900間啦。
吳海頓時無語,我們每個月的業務量可是3萬間啊。
儘管瞧不起攜程的業務資料,但是季奇的堅持、攜程的團隊以及網際網路的概念,卻讓吳海最終還是接受了收購邀約。
2000年3月,雙方簽下併購合約,隨後軟銀領投的450萬美金的A輪融資立即匯入了攜程網的賬戶。
這一刻,攜程就迎來了最大轉機和變局。
一直處於兼職狀態的沈南朋、梁建樟、範勄,在收購案完成和融資到賬後,再也沒有了後顧之憂,這才終於分別辭去了原單位的工作,全職進入到攜程來。
其實這個時間點相當危險,因為正是明年3月,網際網路泡沫破裂,全球網際網路公司開始大批倒閉,投資市場風聲鶴唳。
攜程在最後時刻搭上了繁榮期融資的末班車。如果再晚個幾天,也許就沒有了後來的故事。
收購“商之行”,以及搞定450萬美元融資後,攜程的主業終於確定為酒店預訂業務(後來又拓展了機票預訂等其他服務),從此進入了飛速發展的時期。
又過了半年,經過季奇長時間的緊追不捨,現代運通也終於鬆了口,在《婚禮進行曲》的樂聲中,與攜程完成了合併。
值得一提的是,兩筆收購,攜程花的現金並不多,主要是憑藉網際網路的概念,利用攜程高估值的股票去置換。
而收購現代運通,不僅讓攜程成為酒店預訂行業當之無愧的老大,更是讓攜程又拿到了以美國凱雷為主投資的B輪1200萬美金。
這是網際網路寒冬時期罕見的一筆鉅額融資。
正是靠著這筆錢,攜程熬過了網際網路寒冬。
此後,隨著網際網路在華夏大地逐漸興起,以及旅遊的火熱,攜程的業務資料大幅上漲。
到了2001年10月,攜程首次實現了盈利,也成為網際網路泡沫破裂之後第一家盈利的網際網路公司。
這還不是最厲害的地方,真正厲害的是攜程四君子運營的攜程網盈利情況非常好,一直到上市前,這筆1200萬美金的融資都沒有全部花完。
從1999年2月提出創業想法,到2003年12月上市,攜程四君子僅僅用了4年10個月的時間,而且攜程網還不像其它網站那樣,不停地燒錢,而是很快實現了盈利。
這在華夏網際網路歷史上可是絕無僅有的,這也是為何攜程四君子被成為“第一創業天團”的原因。
這個看似十分順利的過程,其中也充滿了各種爾虞我詐和刀光劍影。
這其中,就有沈南朋藉助軟銀的這筆融資,增加了在公司的話語權,逼季奇答應在攜程公司設立聯席CEO,由他與季奇共同擔任。
後來又進一步要求季奇讓出了CEO的位置,迴歸到總裁的角色,而梁建樟再次獨攬大權。
這騷操作,其實為攜程埋下了很大的隱患。
在後來攜程內部創業時,孵化出如家酒店,也是季奇衝在前方打市場,出任如家的CEO。
想必這個過程中,心懷不滿的季奇也藉機為自己謀了不少私利。
如果不是這個原因,他又怎會第二次被攜程四君子中的另外三人聯合抵制,再次把他從如家的CEO位置上擼了下來。
季奇因此徹底退出瞭如家,也退出了攜程,並簽訂了競業協議,兩年內不得從事經濟連鎖酒店行業。
如果不是被拿住了把柄,相信季奇也不會輕易妥協。
這其中的過程,並不為外人所知,一切的一切,外人也只能根據蛛絲馬跡推測而已。
平心而論,以季奇對攜程的貢獻而論,他在攜程和如家,兩次被奪去CEO職位,似乎很不公平。
但是我們又不得不承認,攜程這幫人,在做決策的時候,是以完全商業化的邏輯,在理性地處理這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