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碼字又被工作耽誤了,今天這章還沒寫完,大家明早看吧。

本來想著今天多寫點的,結果下午又來了任務。

好在明天休息,明天一定多更幾章,保證做到。)

“爸,媽,都不去門口接一下我們,也不看看我們帶了多少東西回來。”人影還沒見到,院子門口就聽到了大姑陸秀珍抱怨的聲音。

話音剛落,就看到了大姑的身影出現在了院子裡。

手上拎著點水果,還有些香菇、木耳、墨魚等乾貨。

緊跟她身後的,正是大姑父鄧學農,和他們的寶貝兒子鄧志超。二人手上也拎著點鹹魚臘肉,炒花生、醬油瓜子等炒貨。

除了這些,看錶哥鄧志超手上拎著的,倒是非常難得地買了點煌上煌的醬板鴨和金錢腿等滷菜。

不知道是不是轉性了,以前大姑一家可是從未有過如此大方的表現。

“秀珍回來了,又買這麼多東西幹嘛,家裡啥也不缺。”何桂蘭幾十年的慣性思維,還是會心疼女兒亂花錢。

豈不知大姑陸秀珍一家,生活早就超過了一般小康水平。

大姑自己雖然只是個家庭主婦,但是大姑父卻是隔壁建成市供電局的副局長。

建成市可是縣級市,在供電局擔任副局長,絕對是一個肥缺。

1998年以前,幾十年的時間裡我國的電力工業管理部門實質上都是根正苗紅的政府職能部門。中央層面因為有著電力工業部的存在,省級地方政府當然也會有對應的電力管理部門“電力工業局”。

地市級及以下則稱為“供電局”或“電業局”。

1998年3月,人大一次會議透過了機構改革方案,撤銷電力工業部,國家電力公司作為國企單獨運營,以響應市場化的需要。

雖然改革方案已經開始實施,但地方上的反應和調整不可能那麼快,很多地方依然有供電局這個部門設定。

國家電力公司也只是個過渡狀態,到2002年12月被拆分,就會被徹底拆分,組建成兩大電網公司、五大發電集團及四大輔業集團。

可不管怎麼改,電力能源系統,從建國以來一直都是強勢部門,肥缺中的肥缺。

大姑父鄧學農能在建成市供電局當副局長,家裡的生活質量絕對是吊打一般老百姓的水平。再早幾年,就連大伯陸建國家裡,都不如大姑家的生活條件好。

這次回家過年,陸秀珍一家也是坐單位的小車回來的。

雖然僅僅是一輛破捷達王,但好賴也是公家的車。坐上小專車,那派頭、那威風、那感覺,就是不一樣。

所以,陸新遠和何桂蘭老兩口寵女兒那叫一個沒底線。

明明大姑家的條件已經那麼好了,他們還老會擔心女兒孝敬他們是亂花錢。

也許因為大姑是第一個孩子,說是新鮮感也好,或投入的時間和心血最多也好,被老兩口偏愛也不奇怪。

聽母親責怪自己浪費錢,陸秀珍不樂意了:“媽,買東西孝敬你們,您還不高興?

這點東西算什麼,花不了幾個錢。

再說了,我們家學農年後就要轉正了,這可是大喜事,我不得多買點菜慶賀慶賀嗎?”

“姐夫,那要恭喜你了。”陸建國假模假式地祝賀道。

在老陸家,只有他才是真正的主角。鄧學農這芝麻綠豆大的官,壓根就不上臺面。

鄧學農可不像自己老婆那麼張揚:“建國,在你這個大領導面前,我這點事兒算什麼。再說,現在八字還沒一撇呢,說慶賀還為時過早。”

“誰說八字還沒一撇的啊?組織部門不是已經找你談過話了嗎?”陸秀珍還嫌顯擺的不夠,還在繼續炫耀。

陸建國眼中閃過一絲不屑:“姐夫,那今天要多喝兩杯了,哈哈哈。”

“呵呵,建國你想喝酒,何必拿我當藉口?你這個領導要是想喝,我只能捨命陪君子了。”鄧學農假意奉承道。

好好的一家人,卻處處透著虛情假意,老陸家這氛圍,真是讓陸澤看了無語的很。

這會兒,大姑終於發現了在角落裡,陸澤一家正在理著一堆東西。她還以為那些年貨和吃食,都是老大一家帶回來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