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二合一章節,這章沒寫完,大家明早再看吧,抱歉。

明天恢復正常,可以多更新點了)

看著父母如此親疏有別,陸建軍很尷尬。每年這個時候,他感覺最虧欠的就是徐芳萍和陸澤母子。

從小到大,他都很努力地在父母面前表現。可不管他多聽話、多乖巧、多努力學習,依然得不到父母的重視。

在陸新遠和何桂蘭眼中,只有大女兒和大兒子最親。

大女兒陸秀珍,畢竟是第一個孩子,投入的心血最多,從小就寵溺的不行。

大兒子陸建國,作為老陸家的第一個男丁,更是重視無比。

而且從他參軍開始,就很給老陸家爭臉。放在二十幾年前,“軍人家屬”可是一項很高的榮譽。

當地武裝部的幹部,逢年過節都會上門慰問。

更別說大兒子還娶了大領導的女兒,仕途更是不斷攀升,級別越來越高。

甚至陸澤小叔,因為是最小的兒子,憑著父母老來得子的喜悅,也得到了不少關心。

唯獨陸澤他爹,夾在中間,不上不下,最易忽視。

在陸新遠和何桂蘭老兩口心裡,下意識地就對大女兒和大兒子最親。

這份親疏有別的情感,甚至蔓延到了陸澤這一代人。

老兩口偏心眼兒,一碗水端不平,自然就會影響大家庭的團結。老陸家雖不至於兄弟鬩牆,但相親相愛就也就只停留在表面上了。

都說兄弟齊心、其利斷金,家和才能萬事興。

一個家族要想興旺發達,最關鍵地是先要有凝聚力,親人之間要相互團結。沒有這點,一切休提。

按說,以陸建國的地位和背景,隨便提攜一下兩個弟弟,陸建軍和陸建邦都不可能混成現在這樣。

再怎麼說,也不至於讓弟弟混到要下崗的地步。

可現實就是如此狗血,老陸家就像是一盤散沙,兄弟之間沒有半點情分,扶持照應。

也許在陸建國看來,弟弟們就像是狗皮膏藥招惹不得,沾上了就甩不脫。所以,即使幫扶弟弟對他來說只不過是舉手之勞,也不願費心。

這點,也就陸建邦和陸建軍在喝酒時,抱怨過幾句。

陸建軍自己倒是挺看得開,壓根就沒有起過這種念想。自詡讀書人的他,頗有幾分氣節。

在他看來,幫是情分,不幫是本分。

殊不知,這句話應用的物件是外人,親人之間卻不適用。

所謂親人,那是血濃於水的關係。有時因為利益,外人來求偶爾都會出手,更何況是親人。

真正的幫理不幫親,在現實中壓根就不存在。

因為這種人在官場上根本就走不遠。能在仕途有所作為的,有幾個是真正大公無私的?

朋友之間的關係,都是你麻煩我、我麻煩你,透過一件一件事情相互幫助、有來有往,來提升友誼和感情的。

大家都不來往,再好的友情時間一長都得涼。

畢竟君子之交,很多人一輩子都遇不上。能維繫點熟絡的朋友,已經算是很不錯了。

社會關係,人脈網路,靠的都是經常互有來往。

親人都不願意照拂,只能說明親情在他心裡,絲毫沒有價值,甚至都比不上下屬們孝敬的那倆臭錢。

陸澤老媽就經常說,老陸家是虛假繁榮,一旦老人不在了,家就散了。

對此,陸澤也深以為然。

爺爺奶奶都還在呢,陸澤和大伯、大姑家的孩子,就已經不來往了。

也就陸飛那小子,因為小叔親近,和陸澤還算處得不錯。

看著丈夫那挫敗而虧欠的眼神,徐芳萍忙上前握住他的手,柔聲安慰:“建軍,只要咱們一家人過得好,其它都不重要。”

“唉,咱們也進去吧。”陸建軍嘆了一口氣,就從車上開始往下搬東西。

人越缺什麼,就越想要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