鑑定瓷器也是一門大學問,每個朝代每個時期的瓷器都有自己的特點。就算是一個皇帝在位的情況下,有時候也劃分前中後幾個階段,每個階段的特徵又不一樣。

所以說瓷器的鑑定或許相對比較容易上手,但是想要達到一個高度,必然也需要用心去學習,認真的去研究。在這方面王觀從來沒有懈怠,而且得到錢老等大師的悉心指導,進步肯定十分神速。

儘管沒有觀看底足,但是從青花的髮色,以及造型胎質來判斷,王觀若有所思,臉上也多了幾分驚詫:“這好像是明成化年間的東西……”

“哈哈。”王館長笑了,隨即不動聲色問道:“你能肯定嗎?要知道行裡有句話叫做成化無大器,就可以知道成化年間瓷器的顯著特點了。”

“王館長這是故意混淆視聽,所謂的成化無大器,那只是一個套詞,一般的說法而已,根本不能代表全部。”王觀笑道:“我記得在故宮博物院裡也收藏了不少成化大器,尤其是那個青花麒麟紋盤,口徑可是超過了三十厘米,還不夠大呀。”

“呵呵,不要扯遠了,我們現在是在說這個碗,而不是故宮裡的大盤。”王館長又繼續問道:“你說這是成化青花瓷,又有什麼證據?”

“肯定有證據。”王觀輕微笑道:“每個時期的瓷器,都有那個時期的時代特徵,也就是時代的文化背景。要談成化瓷器,就不得不說成化這個皇帝。”

“其實我也弄不明白,成化皇帝到底是招誰惹誰了,以至於現在的影視劇總是把他抹黑,形容成為昏庸無道的皇帝。”王觀聳肩道:“然而在真正的歷史上,成化皇帝除了寵信萬貴妃以外,似乎也沒做過什麼十惡不赦的事情。”

“相反在我看來,成化還算是個比較可憐的皇帝。要知道在沒有登基即位之前,他的處境可不太好。他的父親是經歷土木堡之變被蒙古人俘虜去的明英宗,接下來就是明英宗的弟弟景泰皇帝即位。”

說到這裡,王觀也有幾分感嘆:“當時成化皇帝還是太子,但是景泰皇帝即位之後,卻一心想要廢掉這個太子,然後扶自己兒子上位。為他達到這個目的,景泰皇帝居然賄賂大臣,終於讓他成功了。”

“成化皇帝太子之位不保,又被幽囚在深宮之中,一直到明英宗奪門之變復位,成化皇帝才重新成為太子,最後順利登基為帝。這個過程說起來簡單,但是其中的兇險可想而知,自然影響了成化皇帝的性格。”

王觀侃侃而談:“至於史書的評價,成化皇帝在位期間好方術,溺於女色,致使宦官奸欺國政。其實純粹是當時文人的抹黑,這些人也不想想,土木堡之變後,皇帝威信已經跌到了低谷,甚至權力一度被大臣聯手架空了。”

“無論古今,相信官員可靠,還不如相信母豬能上樹。為了鞏固皇家權力,與日漸龐大的文官集團抗衡,成化皇帝除了依靠宮裡太監以外,還能指望誰?”

說話之間,王觀也是一笑:“不小心扯遠了,反正皇帝的性格,不僅是決定了當時朝政,也決定了宮廷使用器物的樣式。”

“從成化皇帝的經歷來看,他應該是一個比較孤僻的人,這是由於被幽禁的生涯而養成的性格。他不會輕易相信任何人,但是得到他的信賴之後,就獲得他毫無保留的支援。”

“萬貴妃就是這樣,當時成化皇帝被軟禁的時候,只有萬貴妃的陪伴和安慰,所以成化皇帝非常依賴她,以至於在位十幾年都沒有兒子。”

“這十幾年間,宮裡有懷孕的嬪妃,總是莫名其妙的流產,化成皇帝不可能沒有察覺,但是就算知道是萬貴妃做的手腳,他也從來沒有責怪的意思,由此可見他的性格弱點。”

王觀搖頭道:“但凡性格孤僻軟弱的人,一般不會喜歡雄健豪放的東西,所以成化年間瓷器大多數是器型端莊秀麗、玲瓏奇巧,輕盈雅緻,精緻纖細,圓潤嬌美的物件。其中的代表作就是成化鬥彩雞缸杯,在當時就是極為珍貴的東西,現在更是稀世珍寶。”

“你說的倒沒有什麼不對。”

就在這時,王館長也搖頭道:“不過,眼下這個碗可不是精緻小巧的杯子,而是大器,可不符合你說的成化瓷器特點。”

“不急,我才準備說。”王觀笑道:“成化時期青花器物因以小件為多,所以就算是偶爾有少量的大器,也難免帶著小物件的風格。”

“以這個臥足大碗為例,十分的素淨淡雅,而且胎質細膩潔白,特點十分明顯。因為這種白色,已經不像是永宣年間的白中泛青或淺青色,而是一種白中微帶黃色、暖色調的白色。”

王觀徐徐說道:“尤其是胎體釉質細密柔和,氣泡細小,肥厚滋潤,如脂似玉,手感極為細膩滑潤,這是成化時期青花瓷器的獨有風格。”

“當然,主要還是青花的髮色。與永宣年間使用的進口料蘇麻離青不同,成化時期多數瓷器,主要使用國產青料平等青,由於青花料的淘煉極其精細,所以雜質很少。青花呈色較暗、淡雅,給人以活潑的動感。”

說話之間,王觀指著臥足碗笑道:“就是這樣,將青花料淡淡地描繪在瓷器上,產生一種淡雅、柔和的溫馨感……”(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