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武周,一般人可能沒有這個概念,但是提到武則天,估計許多人應該耳熟能詳了。大家都知道,武則天是中國唯一的一個女皇帝。然而,一般人可能下意識的忽略,她建立了一個國號為周的王朝。

史冊記載,在公元六九零年,武則天廢黜唐睿宗李旦稱帝,襲用周朝國號,改國號為周,定都神都(洛陽),改元天授,史稱武周。

然而她是兩個唐朝皇帝的生母,又在死前被迫恢復唐朝,所以歷史上一般不把武周視為單獨的朝代,慣例上把武周計入唐朝,武周時代計入唐朝統治年數。就是這樣,一般人知道武則天是女皇帝,但是知道她是大周國女皇帝的人應該不多。

“關於武則天這個人,非常具有爭議性。用現代的眼光看來,她無疑做了許多好事。在她的統治下,也緩和了社會階段矛盾,並且推動社會經濟發展,這是功勞。”

此時,文教授輕嘆道:“善於納諫、整頓吏治、知人善任、改革科舉。這些都是封建王朝中的明君作為,而且又十分善於發現人才。大名鼎鼎的狄仁傑就不用多說了,像唐玄宗統治初期的幾個名相,都是武則天選拔出來的人才。”

“不過十分可惜,無論武則天有什麼功績,對於當時忠於李唐皇室的人來說,她就是禍國殃民的賊逆。所以在武則天執政的時期,在政治上幾乎沒有太平過,發生了許多政治鬥爭。”

說話之間,文教授搖頭道:“而且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武則天在提拔賢明大臣的同時。肯定也需要一些酷吏來體現她的鐵血狠厲。說實在話,這是英明君主的慣用手段,畢竟在朝廷上肯定需要不同的勢力來現實制衡。所謂的眾正盈朝,那是根本不可能現實的情況……”

“有呀,宋仁宗、宋神宗時期,不就是出現了眾正盈朝的情況了嗎。”

與此同時,俞飛白諷刺笑道:“兩個時期,朝廷上的都是名臣,都是正人君子。不過好像就是這樣的正直大臣。活生生把北宋給玩殘了。”

“別跑題,聽文教授說下去。”

王觀勸告起來,又笑道:“你自己都說了,歷史就是文人的筆頭玩物,什麼是正直賢明大臣。什麼是殘害百姓的酷吏,其實就是以他們的標準來衡量而已。我們看看就好,可以信,但不能盡信。”

“沒錯,就好像建造地宮的人。”

適時,侯老笑道:“如果說是為了對抗武則天統治而秘密建造的據點,我倒不會懷疑。畢竟當時的情況就是這樣危險。武則天不斷的扶持親信,然後積極打擊李唐皇室。尤其是在她稱帝以後,反對她的聲音更是發展到了極致,已經不是口頭上評判而已。甚至發展到了用武力推翻她統治的情況……”

“這種情況下,鬥爭已經進入白熱化的階段,肯定少不了一番腥風血雨。”

文教授打量地宮,十分感嘆道:“遙相當年。在這個地方,或許就隱藏了一支訓練有素的甲兵。或者秘密暗殺部隊,就像隱藏在草叢中的毒蛇,悄悄地露出獠牙,想等著武則天和她的同黨出現破綻,再發動致使一擊。”

一時之間,眾人安靜了下來,多少有幾分感觸。陰謀、反抗、鎮壓、血腥……古代就政治鬥爭就是這樣殘酷,絕對不是史書上簡單的一筆就能說盡。

說起來,關於這種陰暗事情,在漢代司馬遷的史記上還有詳細的記載。一篇篇刺客列傳,至今還是讓人津津樂道的傳奇。

可是一代不如一代,漢代以後的史書,鮮有刺客的記載了。就算是有,也就是簡單的提到幾個字而已,根本不肯多寫,更加不交待刺客的來歷。到了後來,乾脆不提什麼刺客了,直接一個暴斃敷衍了事。

究其根源,主要是覺得這種事情上不了檯面,或者經常使用這種手段的人做賊心虛了,肯定討厭別人多提。

反正無論古今,只要有光明存在的地方,必然會滋生陰暗。這是事物的兩面性,根本不可能避免。所以大家才會認同王觀的推測,覺得這個地宮與反抗武則天的勢力有關。

“當然,只是一個推測罷了。”

此時,王觀笑道:“沒有直接證據,推測終究只是推測,不能當真。”

“是啊,只是推測而已,畢竟一幅壁畫也不代表什麼。”

俞飛白搖頭道:“沒有足夠的證據,一切猜想只是空中樓閣,可以作為參考的意見,也可以直接無視。”

“不過我卻覺得,這個推測很有說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