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七章 南京,朕來了!(第1/2頁)
章節報錯
京師的改革初步的完成了。
雖然,乍一看京師的衙門官員略顯臃腫,但是辦事的效率卻提高了不少,原來一些職責並不是清晰的事情,現在也都被分門別類的規劃到了某個部級衙門之下。
這樣的操作雖然看起來雖然繁瑣了些,但是很多事在這樣的處置下,速度比以往快的不少。
當然,這其中還是有些問題的。
這最大的問題就是南北的差異還有就是中央和地方上的差異。
朱常洛雖然監國近二十年,手中掌握著至高無上的皇權,但是他的影響力還是不能真正的輻射全國,只能在他的勢力範圍之內做到一言而尊。
再往南去,雖然天下也都認可大明的統治,可是真的觸及到了根本的利益時,皇權就顯得無比蒼白,地方上的大族和士紳們依然還是最頑固的障礙。
他們口口聲聲都說自己是大明的良民,但是他們始終還是都是自私的,從始至終關注的還都是自己的利益,土地兼併的步伐一刻也都沒停住過。
而且,還有不少基層的地方官包庇他們,讓他們肆無忌憚的欺壓著原本是同鄉近裡的百姓,同時還和這些人串通一氣抗朝廷的賦稅。
大明的賦稅分為夏秋兩稅,這兩稅加起來也不過是百分之十左右的稅賦,而且收的還都只是最基礎的田賦而已,但僅僅就這些稅,這些大戶們都要想盡辦法的避稅。
有的地方乾脆每年都給朝廷寫災荒的奏摺,請求朝廷可以減免當地的賦稅,最後即便是朝廷酌情免去了一些賦稅,但是,這些大戶和豪紳們依然還是不會繳納半分賦稅的。
他們就像《讓子彈飛》裡的黃四郎一樣,表面上是正經的地主,其實暗地裡卻掌控了一縣的財富和權力,任何一任朝廷派來的知縣想要平穩的幹完自己的任期就得和這些人合作。
但是和這些人合作的後果就是泯滅天良做這些惡人的白手套,為這些惡人們巧立名目魚肉鄉里,製造出各種名目和花樣的稅賦欺騙那些窮苦百姓讓他們把自己本就捉襟見肘入不敷出的日子更加的雪上加霜。
朱常洛對此也是心知肚明的,他並不是一位真正的只生於深宮的皇子,也不是一個被傳統儒家洗腦過的小白政治選手,他了解的東西都是跨時代的。
所以,即便是在聰明才智上朱常洛可能鬥不過這些老謀深算計程車紳地主們,但是,超越了時代的眼光讓朱常洛更明白什麼是人心的惡。
朱常洛對人心的信任值一向都是很低的,尤其是明末之中近於土崩的大時代,朱常洛更是不信這些人的滿嘴謊話。
所以,即便是朱常洛在一人智短的情況下,他也不會輕信任何人的,這也保證了朱常洛不會輕易上當受騙的基礎。
但是,想要解決這些問題,光讓朱常洛坐在京師之中指望奏摺和錦衣衛等刺探的情報以及東廠玩的恐怖政治,根本就弄不贏這些盤踞了千年的世家地主們。
想要跟他們玩,想要贏,朱常洛就必須用堂堂正正的陽謀,就必須敢於下場,否者的話任何旨意出了京師之後也都是灑灑水,膽子小的,知進退的還能裝模作樣的聽一聽話,收斂一下。
但是,大多數士紳地主們看到朝廷發出的政令和旨意都是不屑一顧的,連擦屁股的紙都不如!
即便是當年立志於中興大明的張居正,強力的推行了清丈全國土地的命令,但是,這份資料又有幾分是真的呢?
當然,即便是這是一份摻了水的資料,那也好過從洪武年到萬曆時二百多年來一直都不更新的老資料。
所以,朱常洛想要治理地方,除了現在的九邊和京師以及遼東外,其他各個地方朱常洛依然還是要按照張居正當年收集來的資料作為藍本才行的。
雖然,張居正收集的這份資料也摻了水,但其實也挺厲害的!
在原來的歷史時空之中,大明滅亡了上百年後,到了滿清執掌九州神器的時候,滿清朝廷用於地上治理的原始資料也是萬曆年間張居正搞來的資料。
可以說張居正這份人口和土地的資料不僅在當時是最準確的人口土地資料,哪怕是過了幾百年,朝廷依然還是要按照這份資料來辦事的。
當然之所以會這樣並不是滿清朝廷懶,而是因為人口和土地的這口黑鍋實在是太大了,即便是殺人如麻的滿清老爺們也不敢貿然的掀開這口鍋。
畢竟這口鍋可是直接關係到地方基層統治安定的大鍋,誰敢動,這些本就乖乖聽話剃了頭的地主順民也會揭竿而起,變成反清復明的主力軍。
自古以來農民造反哪怕鬧的天翻地覆,也不過都是一些目光短淺上不得檯面的毛賊罷了。但是一旦把地主士紳這些人給逼反了,讓他們也加入到了造反的行列中,那性質就變了。
這些人有知識有文化,還有極強的組織能力,他們一旦為那些造反的泥腿子設計規劃起來,這些泥腿子瞬間就會化雲成龍,變成一股可以直接撼動根基的恐怖力量。
所以,歷朝歷代的統治者們要想國祚綿長,他們要討好的物件從來都不是那些辛辛苦苦的農民,而是那些道貌岸然的地主和士紳。
這些人才是古代農耕社會中生產力的最終代表,他們的選擇直接就可以關乎一個朝代的興旺!
所以,在對待這個問題上,就算是穿越而來的朱常洛也不得不慎重!他絕不能腦袋一熱就跟這些士紳地主們幹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