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相應的手段解決
章節報錯
龍海濤也是嚴肅滴點了點頭,他明白陳義現在使用的是紅色大旗包裹的西方企業的制度化內容。他是讚賞陳義的隨機應變的手段的。
日族企業與西方還是不同,他是家族式管理模式,幾代人在一家企業上班很正常,這是保持技術獨有性的一種手段。
計劃經濟的制度的本質也是相仿這個,也是講究父子傳承,所以才有上班頂替一說。
可是這些這年新公司、新廠家很少增加,老公司、老廠家也是鮮有擴大,這才是造成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的背景原因。說白了就是領土在轉移待業人口,不承認有失業問題。
陳義知道,79年底就要大規模回城了。失業率上升,必然會造成犯罪率上升,那時像這樣的安定環境就要劃上一個句號了。
陳義想過這個問題,也會有相應的手段解決。
現在說這個太早,再說,自己公司的職工也與其它廠家不一樣,都是海兵家屬組成。總的來說,海兵家屬的素質還是要高於其它工廠的職工素質。
明顯分為兩部分,中年以上的文化水平不一,不識字的也有,這部分人忠誠率很高。可是年輕人中幾乎全部是高中畢業。
這與家裡人的素質有關,海兵很少是高中畢業,基本是中專以上的學歷。這就造成了家裡重視教育的事實。海兵子弟還有一個特長,就是都會幾句英語,這個與海兵的傳承有關。
當傳來大專統一考試恢復的訊息時,震撼了整個組織。
陳義看完報紙,絲毫,沒有等待,當即就命令辦公樓所有辦公室全部人員。
分頭去清島市興華書店尋找‘數理化自學叢書’,只要看到有多少買多少,順便把00人的學習用品準備好。
還命令公司所有的職工,去尋找當年老三屆的高中畢業生的課本。還讓李立三去後勤部請求協助,從附屬高中調語文、數學等高中科目的老師協助孩子們高考。
全廠幾乎停頓下來,一起尋找這些東西。人事科一個上午就把所有可以參加高考的人員名單遞交上來,並通知下午2點,名單上的所有人去禮堂集合。
書買回來十一套,學習用品準備好了搬進來。回家找課本的也把所有的課本分別呈上來。
技術科的龍海濤帶隊,趙娜芝與另外兩個中專生協助,按照陳義說的挑出語文、正治,史地生,與來協助的老師們一起勾畫複習計劃。
大家都進入了禮堂,陳義親自主持會議並講話。告訴大家翻身的機會到了!今天的報紙上明確恢復高考,你們都是屬於可以參加高考人群。
高考的意義你們自己想!我是不多說了,現在可以告訴你們的是,公司給你們準備了學習資料以及聘請了老師。
雖然還沒有宣佈考試時間,但是說一個月後舉行。從現在起到高考結束,大家都可以不上班,只是進行備考。為了打消大家的顧慮,備考期間發基本工資!
考上了的去上大學遠走高飛。沒考上的,自己在家哭完了之後,第二天該幹什麼幹什麼去!還得吃飯。
這次沒有把大家逗樂,而是底下52個青年人都是面目嚴肅。甚至都沒有人說話,都被陳義的舉動感激的不輕。
剩下的就是趙娜芝為領隊,隨後就是分組,發學習用品。開始進行學習了。
陳義的這個舉動,可以說是感動了整個海兵大院。陳義不是海兵子弟,可是比這些海兵子弟的父輩反應還快。這些人還沒有想過來,人家已經把事情全部辦完了。
當然,海兵大院不止這些子弟可以參加高考,很多戶口是農村的還得回去考試。
可是無論怎樣,陳義是第一個組織統一複習,並且是真正把這些子弟的前途放在心上並有所舉動的領導。
名聲打出去就行了,自己還要接待日族人來修機器,這個對於陳義來說比他們學習還重要。
一共四個人來的,還跟著一個翻譯。龍海濤直接把這些人領到了安裝測試現場。其中一個歲數大的一句話也不說,只是跟著看而已。
那三位到了現場,首先就是換工作服。這個對於在日族留學回來的龍海濤是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