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越王準備登船離去的時候,一人騎著快馬攔住了他。他心裡頓時難受極了,唯恐回國之事有變。

那人一襲黑衣,利落下馬,行禮道:“越王,在下是太子的侍衛冷夜,敢問哪位是范蠡範大人?”

范蠡走上前,說:“貴人有何事?”

“不敢。”冷夜說著從懷裡掏出一個木盒,雙手遞上前說道:“太子請範大人為云溪先生帶個禮物,有勞您了。”

范蠡接下木盒,說了聲好,冷夜轉身離去。

上船以後,勾踐的臉色仍然不好看,對范蠡說:“剛才的情況真是驚險,傳說吳國太子也是伍子胥的學生,我還以為……”

“大王不必多慮,是吳王釋放了您。”范蠡安慰道。

勾踐點點頭,看向范蠡手中的木盒,示意他開啟。范蠡並不想現在就看,但看勾踐一臉焦慮,也就開啟看吧。

裡面只是一根做工精美的骨簪,勾踐放了心,問道:“吳國太子為什麼要送云溪骨簪?”

“這個臣也不知,想想云溪也快二十歲了。”范蠡說完,又把盒子蓋好,放了起來。

船漸漸行至浙江邊上,勾踐遠遠望見大越山河,景色秀麗,天地清朗,不禁熱淚縱橫,對著邊上的夫人說道:“我已絕望,永辭萬民。豈料再還,重複鄉國。”

岸邊有很多百姓在等越王回國,歡天喜地地在路旁跪拜迎接。

勾踐對著范蠡說道:“今天是十二月己巳時,我想在這個時刻到達國都,您看怎麼樣?”

范蠡停下來,開始占卜,一會兒他說道:“大王選的日子很是奇特,應當趕快前進,催促車馬疾馳,隨行人員快跑。”

勾踐哈哈一笑快馬加鞭,車奔如飛,很快就回到了宮裡。

越王回宮後的第一件事,就是重新建造都城,這件事自然託付給了范蠡。

范蠡之前一直修建工事,又通曉天文地理,是最合適的人選。

他模仿了天上紫微宮的佈局,築成小城。

周長一千一百二十二步,一邊呈圓形,三邊為方形。西北角城樓簷角如鳥兒展翅般翹起,為天門。東南角下砌了一個排水的石洞,為地戶。西北角留有缺口,以表示臣服吳國。

云溪站在西北角上看著這缺口,計倪走來問道:“為何缺這一角?”

“你猜。”

“表示服侍吳國?”

“只是其一。”

“有空缺也表示可以從此口出。”

“嗯,所以也表示進攻。”

城建好後,越王召見范蠡、文種、諸稽郢。

一來便問:“我想在近幾日登上陰堂,冶理國事,佈施恩惠,頒發政令,來安撫百姓。眾卿覺得哪一天可以?”

范蠡想了想,說:“今天是丙午日,丙是陽將,很吉利。”

文種說道:“前車已覆,後車必戒,願王深察。”

范蠡又說:“大王今天開始執政,來解救他的元氣,這是第一適宜。開始時被金所制,最終被火挽救,這是第二適宜。金所制的憂患日積月累,又轉變到水,這是第三適宜。君臣保持等級差別,這是第四適宜。君主與輔臣一同振作,天下統冶秩序就能建立了,這是第五適宜。我希望大王趕快登上陰堂執政。”

文種不再說什麼,越王也從這一天開始重新執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