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差把屬鏤劍拿在手裡看了看,又交給宮人,淡聲說道:“把劍交給伍子胥,讓他自行了斷吧。”

訊息傳至東宮,姬友和云溪商議過後決定分頭行動。

姬友進宮上諫,云溪去伍相府阻止伍子胥自殺,等姬友的訊息。

他們站在東宮門口心情複雜地互望了一眼,各自上馬,背道而馳。

伍相府,伍子胥接過寶劍,光著腳從廳堂走到院子中,他滿心的怨氣,沒有想到夫差真的賜死他,不念往日自己扶持他的恩德。

被離大夫和離也站在院子裡,被離一臉愁容,拼命忍著心中的憤恨。離也裝作哀愁的樣子,眼神裡卻有幾分快意。

伍子胥仰天對夫差嘆道:“我最初是你父親的忠臣,建立起吳國都城,出謀劃策打敗楚國,征服南面強勁的越國,威勢壓倒各個諸侯國,有使吳國成為霸主的功勞。現在你不採用我的建議,反而賜劍讓我自殺!”

“伍相且慢!”云溪進門喊道:“大王只是一時氣惱,尚有迴轉。”

她跑進來一看離也在,頓時氣憤道:“你為何在?”

“這麼重要的時候,我怎麼能不陪在老師身邊?”離哀哀慼戚地說。

云溪胃裡一陣噁心,但來不及理會他,連忙走進伍子胥身邊說:“太子已經進宮了,伍相且慢啊!”

伍子胥對云溪笑笑:“別白費心機了,我知道遲早有這一天。不過,我如果今天一死。吳國的王宮將成為廢墟,庭院裡將長滿野生的雜草,越國人將掘掉吳國的社稷和宗廟。”

“這個時候您就先別說這些了!”被離大夫心心念念云溪剛才說的‘尚有迴轉’,連忙勸道。

“他能做出這樣的事,就是早已忘了我為他所做的。”伍子胥繼續感慨道:“當年先王不想立你為太子,我拼死相爭,終於實現了你的願望,公子們多半怨恨我啊。我真是白白有功於吳國,你竟然忘了我安邦定國的恩德,反而賜我一死,荒謬啊,荒謬!”

“伍相,大王只是被佞臣矇蔽,他會想起來的。”云溪現在就害怕他激動起來,繼續說道:“您的事我只是聽說一二,都還沒來得及好好了解您,好好向您學習請教呢。”

“我的事?”伍子胥漸漸冷靜下來,“回想我這一生,到頭來,都是為了什麼?”

眾人沉默不語,伍子胥繼續接著說道:“我伍家在楚國三代忠臣,為了楚國霸業勇於直諫,盡心盡力,到我父親伍奢,成為太子太傅後,也是一心教導楚國儲君。

可是那楚平王強佔了太子建未娶的妻子,還猜忌太子,把我父親拘禁起來,又派人去殺太子。太子建逃走,楚王又騙我和哥哥回去,好殺了我們。

我勸哥哥不要回去,父親尚能活命,但哥哥忠貞孝順,執意要回去見過父親。我與他揮淚訣別,彎弓持箭逃離楚國。楚國派了大批軍隊追捕我,我當時邊哭邊逃,立誓如果楚王昏聵,殺死我的父親、兄長,我一定會藉助諸侯的力量報仇。

聽說太子建逃到了宋國,我也逃去了宋國。宋國內亂,我和太子建又投奔了鄭國。

鄭國對我們很是禮遇,只是太子建報仇心切,竟和晉國合謀,想謀取鄭國,鄭公殺死了太子建。

我帶著太子建的兒子王孫勝一起逃奔吳國,剛剛出關,追兵就來了。正好遇見一個漁翁,我求他兩次,他與我相約晚上渡江。過江後,他看我很是飢餓,去拿飯給我吃,我懷疑他是去高密。

吃完飯,我想把佩劍送給他作為報答。他推辭不受,說楚國懸賞他的賞金可比這寶劍多多了。還說自己以後就是把楚國叛賊渡過江的叛賊了。我只好囑咐他要做好遮蓋,要小心。誰知我剛走,他就自沉江中,讓我放心離去。

我來不及傷心,繼續趕往吳國,結果生了病,只能要飯。看到一個女子,向她討飯,吃飽以後,也囑咐她藏好壺漿,別暴露自己。結果她嘆息自己固守貞節三十年,卻逾越禮儀贈飯給我,只是不忍心我忍飢挨餓。我剛走幾步,她也投水自盡了。她在我心中真是大丈夫一樣的女子!

我剛到吳國時,吳國王公的情況比較複雜,這裡你應該知道吧?”

云溪正聽得出神,聽到伍子胥的問題,下意識搖搖頭,後來又點點頭說道:“知道。吳王壽夢有四子,諸樊、餘祭、餘昧和季札。吳王喜歡第四個兒子季札,想傳位給他,但季札不受,最後傳給了長子諸樊。

但諸樊知道父親的心思,承諾死後會把王位傳給弟弟。諸樊臨死前,季札又不受,只好傳給了二弟餘祭,希望他繼續往下傳。餘祭死後傳位給了三弟餘昧,餘昧死後,傳位季札,季札又不受,最後吳王的位子傳給了餘昧的兒子吳王僚。

但是,諸樊的兒子公子光,也就是我們的先王闔閭,內心不服,他才是嫡長子的後代,按名分來說,這本來是屬於他的王位,他想暗中爭奪王位。您到吳國的時候,就是這個時期吧。”

伍子胥對云溪投來讚許的目光,云溪此刻又想起了自己的老師文種。

伍子胥聽云溪不說了,繼續說道:“正是,吳國僚欣賞我的才能,想出兵攻打楚國為我報仇。但先王怕我破壞他的計謀,從中阻止。我看出了這之間的暗流,只好離開朝堂去鄉野種地。

但我覺得先王是能成事之人,如果我能助他一臂之力爭到王位,他定能也助我復仇。於是我四處訪求勇士,得到專諸,推薦給他。

吳王僚派先王去打了幾次楚國,也取得了勝利,但都是在邊邑。

不久,殺死我父兄的楚王死了,我傷心難過,大仇不得報,只坐在屋中哭泣。

但先王卻迎來了他的時機。吳王僚的兩個弟弟趁著楚國辦喪事去攻打楚國了,季札出使晉國還沒有回來,正是準備刺殺的好時候。。

我們用魚腸劍殺死了吳王僚,先王自立為王,成為闔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