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妥協的齊國
章節報錯
將帥,是輔佐國家的人,輔佐周密,國家就會強大;輔佐疏漏,未盡其職,國家必然衰弱。
現在韓信擁兵二十四萬,齊國盡聚兵與於臨淄也有二十萬,就算他們都是剛剛從田裡充壯丁的農民,放箭總了吧。
射不准沒事,那麼多人萬箭齊發,總會射中的,但是這都是韓信的損失呀。而且臨淄作為齊國的都城,各種物資那是應有盡有,收個一年半載根本不是問題,他現在很愁。
他愁,別人更愁。被堵在臨淄城裡的田儋都要後悔死了,恨不得給自己兩個嘴巴子,沒事瞎說什麼,惹誰不好,惹韓信這麼個小心眼的人,他現在上慌得一批呀。
他弟弟田橫倒是比他鎮定許多,安慰他說道:“王兄無需驚慌,臨淄城高大無比,易守難攻,那韓信攻不下來!”
田儋翻了個白眼,指著他就罵道:“他們不知道那些兵誰什麼貨色,你還不知道?這些都是農民!這麼和韓信的正規軍打啊?韓信這一路上勢如破竹,他是有真本事的啊!你哥還說他是運氣好,非要去招惹他,給我齊國惹來大禍呀!”
田橫心裡都要罵娘了,說韓信只是運氣好的是我哥沒錯,但是你也贊同的啊,況且要不是你口出狂言,韓信能有藉口打過來嗎?當然這話,他也就心裡想想,是絕對不能說出來的。
他思索了一番,對田儋說道:“大王,雖然您是罵了韓信,但是您沒罵他項羽啊,大家都是反秦的勢力,本應該通力合作,推翻暴秦,怎麼能做這種仇者快親者痛的內訌之事呢?您應該讓人去問問楚王,這韓信到底是他楚國的大將還是秦國的將軍,怎麼都在打問反秦的義軍呢?”
田儋一想,有道理啊,沒想到你這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莽漢也能說出這種話,當真是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讓人刮目相看啊。
馬上就讓人掛上免戰牌,派出使者就去了韓信的軍營,然後說他要見楚王,問問他,你韓信到底是楚國的將軍還是他秦國的將軍。
韓信本來看到這高大的臨淄城就有種無從下手的感覺,看到使者來了也樂見其成,順坡下了,讓人就護送他去了泗水城面見王坤。
自己也不攻城,每天就安排士兵在軍營訓練。
不久,那使者在泗水城見到了王坤,王坤卻表示,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但是吧,大家都是來造反的,沒必要搞這麼僵,你們齊王派兵來打我們,還辱罵我的大將,不表示一下子也說不過去吧。
這樣吧,既然東海郡部分縣城已經投降我們了,就把其他的也給我們吧。
那使者能不答應嗎,來之前田儋甚至連他可以投降都說了,就是希望能留條小命,現在這個條件簡直就是意外的驚喜。立馬就往回跑,快馬加鞭地趕回臨淄。
這邊韓信也接到命令,撤軍了,往南方東海郡的方向撤,他要接受東海郡了。
而田儋這邊,雖然說是鬆了一口氣,但是這筆賬,他記在心裡了。
田儋把對韓信對項羽的恨記在了心裡,而另一邊的趙國,現在也不好受。
武臣被韓信俘虜了以後,張耳和陳餘沒想過自立嗎?當然想過!但是他們現在連個兵都沒有,想自立誰願意跟他們呀?特別是現在北邊的燕國蠢蠢欲動,他們才不傻呢,自己當了國王,萬一打輸了,不是死定了嗎,但是大臣就不一樣了,打不過我還能投降啊!
於是他們兩個又推舉了趙國王室的後裔趙歇當了趙王,然後用趙歇的名義在趙地徵兵,勉勉強強招了十萬人。
看著眼前這些稀稀拉拉的軍隊,張耳和陳餘就忍不住在心裡罵武臣,恨不得把他從河裡撈出來鞭屍。
沒錯,武臣死了,他還沒到會稽呢,就被虞子期攔下來了,這個寵妹狂魔得知訊息以後那真是怒不可遏,直接就帶著親兵在會稽城外等著他。抓到人以後,直接拿去浸豬籠了。
沒錯,堂堂趙國君主,一國之君,被浸豬籠而死,可以說是死得最憋屈的君主之一了。
想憑著這些人擋住燕國的軍隊,可能性太小了呀,但是他們兩個也確實有點腦子,想到了一個辦法。
他們派出使者去又說田儋,趙國和齊國都在燕國的南方,現在燕國對我們趙國垂涎三尺,但是我們沒能力抵擋燕國的大軍了。
你們齊國呢?和楚國一戰也是傷筋動骨,如果燕國滅掉我們趙國,再來打你們齊國,你們扛得住嗎?
現在咱們是一條繩上的螞蚱,結盟吧!報團取暖才有活路。
田儋一琢磨,確實是這個道理啊,便同意和趙國結盟。
很快,齊趙共同發表了結盟宣告,燕國一琢磨,我打趙國,齊國捅我菊花;打齊國,趙國捅我菊花;一起打,又不一定打得過。得,不打了,偃旗息鼓起來。
東部的戰爭趨於平靜,但是這只是表面的平靜,暗地裡卻是暗潮洶湧。
楚國太強了,哪怕楚王項羽表現得仁義無雙,愛好和平,但是他的大將軍韓信一言不合就發動戰爭,關鍵是還能打,就打了三場,硬生生把軍隊從十萬打到四十萬,就離譜!
魏國被打得投降了,趙國皇帝都被打死了,只能另立新君,齊國也被打崩了,韓城還在打游擊呢,到現在都沒能復國,唯獨燕國就算沒和楚國打過,對他們彪悍的戰鬥力也是瑟瑟發抖。
楚國太強了,這要是把秦帝國推翻了,那不是馬上要出來一個楚帝國?誰不想當皇帝啊!這是所有造反頭子的想法,怎麼發展下去,楚國一定會統一天下,得給他們找點麻煩,自己才有機會啊。
但是讓他們自己親自赤膊上陣,他們又不敢,於是所有人都下意識地選擇了,和項羽不共戴天的男人:劉邦。
沒錯,我們可以支助劉邦,給人給錢,讓他繼續和項羽作對,我們就可以坐收漁翁之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