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原城(今河南濟源)至長丘的路線有兩條。

公子卬和眾手下在輿圖上熱烈討論。

趙蛟曾多次作為晉國軍官南下征伐,對晉國東出的地理瞭如指掌。

“一條路線是,從原城沿著氵樊水南下,然後取黃河水道,輕舟東進,在邲城下船,走陸路,過踐土,然後再沿著濟水向東抵達長丘城。”

古代打仗,在落後的交通條件下,尤其是秦始皇廣修馳道以前,糧食和輜重的輸運一向是個麻煩事。如果是沿著陸路行軍,四個士兵中,至少要三個人幫忙搬運甲冑、軍糧,這還是正常行軍的情況,若是連敗之軍,丟掉了牲口和戰車,在缺乏運輸工具的窘境中,壓根就走不快。

若是沿著水道行軍,只要可以徵集船隻,僅僅十來個野人就足以把上百個武士連帶著他們的輜重、裝備一塊兒運走。

儘量走水路,能最大程度上降低運輸損耗,節約時間,保持士卒的體力。當初姜太公伐殷紂,就是走的水路,抵達戚地渡口,威加中原。

趙蛟不愧是霸主之國中,久歷兵事的宿將,制定的路線相當科學,經濟。

“不可。”不曾想,管理出言激烈反對道:“晉國是霸主之邦,走這條道路自然是毫無紕漏。但是我們打著援救宋國的旗號,走這條路就會遭到鄭國的阻撓。”

邲城在今河南鄭州以北,春秋時本自成一國,後被滅國絕嗣,劃為鄭地。此城北靠黃河,南託敖山,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後世楚莊王在此擊敗不可一世的晉軍,成為春秋時代第三個霸主,是為邲之戰。

踐土,亦是鄭地,位於今河南省原陽縣西。

昔日,城濮之戰後,晉文公大會諸侯於此地,是為“踐土會盟”。

周襄王命令王室大臣、王子和內史策命晉文公為“侯伯”,還賞賜給晉文公許多象徵權力的器物,其中有“大輅”、“戎輅”兩種豪車、紅色的漆寶弓和一百個赤色箭鏃、一千個黑色箭鏃,象徵著允許晉文公有權自由征伐任何國家,一如當初周天子賜予姜太公的一樣。

此外,周襄王還賞賜“虎賁”三百給晉文公,並溫言致辭:“敬服王命,以綏四國,糾逖王慝”,意思是讓晉文公服從天子的號令,安撫四方諸侯,懲治不忠於王室的國家。

晉文公三揖三讓後,春秋第二個霸主的地位由此而得以確立。

“鄭、衛、曹、南燕等黃河以北、平原地區的諸侯國,都沒有修水上戰艦。我們從水路上行軍沒有絲毫阻撓,但是如果從陸路經邲城,走踐土,必定為鄭人阻撓。

自宋殤公元年以來(公元前719年),鄭宋之間歷經‘東門之戰’、‘入郛之戰’、‘長葛之戰’、‘郜地之戰’、‘防地之戰’、‘戴地之戰’,凡此種種,歷經大戰一十五場,累世結仇。

況且鄭廟之辱,至今猶在,鄭人焉能放你我安然入領土?”

管理說的鄭廟之辱,發生在公元前698年。就在前一年,鄭國糾集了魯國、紀國的軍隊,大破宋、齊、衛、南燕四國聯軍,宋國立刻在第二年展開報復,宋、衛、蔡、陳四個諸侯國組成聯軍,攻入鄭國的首都,火燒了鄭國的渠門,攻克了牛首門,在鄭國最富庶的大街上燒殺劫掠,把鄭國的東郊夷為白地,最後跑到鄭國祖宗靈廟裡,拉屎撒尿,到處塗鴉,並拆除了鄭國祖宗靈廟的椽子,搬回宋都商丘,用作城門的門閂,以示羞辱,宋人逢人就說:‘你看,鄭國的列祖列宗,只配給我們宋人當看門狗。’

趙蛟道了個不是,承認自己沒有思慮周全,隨即又指出第二條行軍路線。

“還是從原城沿著氵樊水南下,然後取黃河水道,輕舟東進,過了鄭國土地,在南燕國地界下船,然後走陸路,抵達衛國的匡地,在此地徵船,長丘位於濟水、濮水之交,只要坐船,大軍就可以抵達長丘了。”

計較已定,軍隊揚帆起航,快到達南燕國的時候,派出宋國的行人屬官向當地發出過境通告。

“太傅放心吧,包在我身上。”使者,就是當初杵臼派到晉國找公子卬求救的那個行人屬官,他只帶了從者、御者各一人就上了岸。

在先秦時代,任何官方人員途徑他國領地,都必須提前向當地的政府報備,不論雙方的外交關係如何,不論人員的規模大小,哪怕就只有一個人,也要登記在案。

如果違反這一條約定,則被視為戰爭行為。

後世楚莊王想要討伐宋國,可惜沒有確鑿的戰爭藉口,於是派大夫申舟到齊國訪問,明確要求申舟在經過宋國境內時,不許向宋國報備。申舟表示自己一旦被抓到,肯定會被宋人宰了,楚莊王道:“如果他們殺害你,我正好有機會進攻他們。”

申舟很無奈,要求楚王給自己的兒子申犀一個公務員的位置,就安排好棺材,收拾行李出發北上了。宋國的卿大夫華元果然逮捕了他,憤憤然道:“經過我國,卻不報備,這是戰爭挑釁行為,是赤裸裸的羞辱國家,若不處置,宋國又如何在諸侯間立足。要是宰了申舟,楚王一定會興師報復,我們就有亡國之危。”

華元和國內大夫一商量,得出結論:“鄙我,亡我也。”意思是,失去人格、國體,和亡國滅種沒什麼兩樣,同樣是亡國,還不如亡得轟轟烈烈一點,於是把申舟殺雞一樣宰了。

楚莊王聞訊,揮袖而起,一路興奮地衝刺,呼號著發兵滅宋。御士追至前庭,才來得及把鞋子送給他,追至寢宮門外,才來得及把佩劍送給他,追至蒲胥街市上才讓他坐上車。

“幸不辱命。”使者很快折返,帶來南燕國的文書。

“南燕國素來與我國交好,成公時期還互相贈送禮物。

想來明日要透過衛國匡地,大抵也一般無二吧。”

使者輕鬆地說道:“此次我搬來救兵,平了戰亂,宋公應該會大加賞賜吧。

我還沒有結婚,立下大功後,應該會有好門第的女孩願意嫁給我。”

使者出身於低階士人,公子卬聽了也不禁莞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