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 弩機(第1/2頁)
章節報錯
“好!”
“彩!”
臾駢和提彌明同一時間發出叫好聲。
韓厥的上肢宛如架子一樣穩定,動作錘鍊了千百次,趨於標準。
韓厥看了看虎頭靶心,心裡很是得瑟。春秋時代,最強的射手莫過於楚莊王時期的養由基,能百步穿楊,這是什麼概念?
周代以八步為一尺,一週尺為0.1991米,百步就是160米。而楊柳葉子能有多大?
現代70米和90米射箭比賽的十環直徑為12.2厘米,和楊柳葉子差不多大。
養由基可以在兩千六百年前,用落後的傳統弓在160米射中楊柳葉,且百發百中,其神乎奇技,可以說吊打用現代反曲弓的一票運動員了。
而眼下,韓厥能在50米射程上,五發五中,也算是士大夫中佼佼者的存在了。他嘴角微微彎起一個弧度,斜著眼睛,睥睨公子卬,口中道:“子瞻兄,該你了。”
這時,僕人捧著公子卬的兵器而來。
“這是什麼弓?如此形制?”
公子卬的兵器一現身,就突破了先克的認知範疇。
“這應該不是弓。是弩。”臾駢博聞強識,略加思索就給出答案。
“弩?”先克疑惑道。
“不錯,就是弩。”臾駢點點頭:“昔日,黃帝作弩,以骨、蚌、石為機,以竹、木、骨作材,可以狩獵,不過威力遠遜於弓箭,及青銅問世,木弩難穿甲冑,故而世人舍之不用。”
福建省曇石山遺址和山西朔縣峙峪舊石器時代晚期遺址中都曾出土過公元前兩三千年前的原始木弩的構件,這些構件長69厘米。這種石器時代的木弩,機械結構採用骨片、蚌片、石片,弩弓和弩身用竹、木、骨製成,能儲蓄的勢能相當弱小。
弩登上戰爭的舞臺,還要到幾百年後,戰國時期,楚國的琴氏,“橫弓著竹,施機設樞”,終於發明出真正可以破甲的弩機。
“發於肩之間,殺人百歩之外”,孫子兵法中這樣稱讚琴氏發明的弩機。
臾駢對公子卬用弩比箭,相當好奇,在他看來,這無異於用斬馬刀對抗屠龍刀:“駢不解,公子為何偏要用這弩機?”
公子卬默然不答,思緒回到了半個月以前。
……
長丘還在農業大開發,公子卬與蕩虺有時打獵以彌補糧食的缺稀。
“老師,馬鐙這種玩意,技術含量太低,總有一天,會被戎狄學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