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傅,其實不需要一年的糧食的。”一個商人站了出來。

“這位是繁鑫。”管理給公子卬介紹道:“繁氏是殷商遺民。昔日武王克商後,分殷商百工於東方諸姬,分魯公以殷民六族,有條氏、徐氏、蕭氏、索氏、長勺氏、尾勺氏,分康叔以殷民七族,陶氏、施氏、繁氏、錡氏、樊氏、飢氏、終葵氏。

索氏世代為繩工,長勺氏和尾勺氏則為酒器工,陶氏為陶工,繁氏為馬纓工,錡氏為銼刀工和釜工,樊氏為籬笆工,終葵氏為錐工。

魯衛歷代君主中,頗有幾任不尊敬殷人的傳統、亳社祭祀,於是許多家族紛紛心向宋室。前些年,公子御派人遊說一番,繁氏就舉族南遷長丘了。”

“繁氏已經不做馬纓工了。時移世異,衛人被狄人破城後,挽馬奇缺,再經營祖業已然不現實。我今為私人行商,往來於宋魯衛齊之間。”繁鑫修正道。

春秋的工匠多是為公家制器,旱澇保收。淪為行商後,自負盈虧,算是從國企下崗了。

“齊民有要術,精於農業、匠術。我曾往來臨水,與齊人頗有交情,對齊人的農術,算是漲了不少見識。

齊人耕作,不似我們宋人。我們兩年三熟,齊人一年兩熟。如若我們採用齊人的辦法,今歲當有下一季收成。”

管理眼前一亮,催促繁鑫講吓去。

整理一下思路,繁鑫問秀吉:“今年第一季你們播種的是什麼作物?”

秀吉道:“粟。”

小米是宋國最廣泛種植的作物,尋常年和大豆,也就是菽輪作。

“恐怕土地肥力不夠了。播種的時間也錯過了。”秀吉絕望地說道:“粟的第二季播種時間是夏至前後,亦即五月中旬,現在已然錯過了。況且粟米連種,肥力損耗殆盡,即使播下去,長勢也不會理想。”

“非也。”繁鑫反駁道:“粟苗都被摧毀在地裡,沒有被百姓吃入腹中,不如漚成肥,反哺地力,如此再播,不會有所減損。

齊人不僅有漚肥之術,還擅長栽種冬小麥。六月之初,秋風朗朗,齊人就會將冬小麥下地,來年一月、二月就可以收穫。”

“能保證豐收嗎?”蕩虺急切地問道:“要是冬小麥沒有確保的收成,長丘肯定還是要完蛋。”

“老天的事情哪有說得準的,只能是盡人事,聽天命。”管理橫了一眼。

“天下十年九災,五穀豐登是僥天之倖。”公子卬記得即使在後來的康乾盛世,有史料記載,一百三十年內有一百二十六年發生各色災禍。“如果要更進一步抵禦天災,就要傾力治理蟲害、水災、旱災。”

“那就必須修水利,調和水旱,定期在合適時機,撲殺害蟲。”繁鑫道:“自古修水利,民無其力,須以官府出面,組織千人,戮力同心。”

“昔日大禹興水利,盡力乎溝洫,作陂障於九澤,方有九藪之豐殖;周公時,作彬池,引渭河支流,灌溉稻田。”管理引經據典道:“如今長狄無所事事,不如驅之,以作水利,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大善!”蕩虺高興地叫道。

“不過我觀宋國野人耕作,多以石器、木材作農具,地不深耕,則難汲地力。”繁鑫又提出了新的點。

“無妨,痛剿長狄後,老師得青銅短劍盈於府庫,不如鑄劍為犁。”蕩虺道。

“既有青銅,何不作銅器,販與魯人以求新糧?”說話的是銅匠錡平。

“不然。”田單出言反對道:“有銅料,不如作矛作甲,攜手武氏,攻滅盤踞在楚丘的山戎,販戰俘為奴而購置新糧,則所得益多矣。”田單聽過資章甫計算販賣奴隸的暴利,一直耿耿於懷。

“且有甲有矛,再作新軍,長丘之東,濟水以西,多野獸行走,農人莫敢往耕。具甲田獵,既得肉食,以補糧耗,又驅百獸,以增田壟,還練兵習陣,教練士卒,一舉而四得。”受到啟發的蕩虺補充道。

“如今國內三桓等公族於宋公不敬,遲早釀成內亂。不妨等待天時,一舉而蕩滅,奪其封地以滋補。”管理陰惻惻地說道。

“三桓的封地在哪裡?”公子卬饒有興致地問道。

“向氏的封地比較多,有城鉏(今河南省滑縣)、合(今江蘇省沛縣附近)、鞌(今山東省菏澤市曹縣);魚氏的封地有方輿(今山東省濟寧市魚臺縣)、胡陵(今山東省濟寧市魚臺縣);鱗氏的封地有老桃(今山東省濟寧市兗州區)、防(今山東省濟寧市金鄉縣)、緡(今山東省濟寧市金鄉縣)。”

管理取來地圖,一一把方位點給公子卬看。

“鞌就是曹縣啊!”公子卬興奮地說道,邊上的宋人都不明所以。

中國不能失去曹縣,就像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世界八大板塊:太平洋板塊、歐亞板塊、非洲板塊、印度洋板塊、南極板塊、南美板塊、曹縣板塊;寧要曹縣一棵樹,不要上海大別墅。寧要曹縣一張床,不要北京一套房。

自從中國有了抖音,公子卬就忘不掉曹縣的梗。這個富裕的文化之鄉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27億噸煤、18億噸石油、134億立方米天然氣、6億立方米粘土,還有硝鹽、火硝、芒硝、火鹼,所產硝類礦藏在抗日期間,遠銷各個根據地,製成的“元明粉”等藥材遠近馳名。

此外媒體還爆料出曹縣發現了鐵礦、金礦,簡直是上帝眷顧的朝聖之地。

得益於十斤牛肉,九斤牛幣的曹縣,曹一環內的各個縣市都被網友挖出來,公子卬也對這些地方不陌生。

魚臺縣有煤、粘土、石膏礦;兗州有煤、鐵、粘土、制灰的石巖、建築的砂;金鄉縣也有煤和石灰。

只要打下三桓的封地,工業革命的礦藏基礎全都有了保障!更遑論鐵器時代。

那麼三桓什麼時候會造反呢?

公子卬記得《左傳》上寫的就是這一年,而且在秋八月之前,因為八月臭名昭著的晉靈公命大夫會盟諸侯,在政變中威望喪盡的杵臼就像吉娃娃一樣參加了這次會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