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鹽鹼(第1/2頁)
章節報錯
“咋的,幹了一茬又一茬,沒完沒了啊?“
不同於灌溉渠,當野人們完工後,聽說還要挖一套排鹼渠,心裡就老大不樂意了。
人類很早就覺醒了種田的技能,懂得如何分辨好田與壞田,但是習得如何把壞田改造成好田的手段,還要歷經兩千年之久。
“不知道父老們有沒有見過有些地,會起一層白白的霜?”野人們斗大的宋篆都不認識幾個,向他們普及鹽鹼化等中學生都未必能理解的農學知識,讓公子卬頭都大了。
一些曾經開拓過土地的野人紛紛點頭:“那些地段基本上種什麼作物都要奄掉。”
“那是因為土裡有太多的鹽分。如果父老們不修建排鹼渠的話,大水漫灌的肥田沒個一兩年就要變成那種結成’白霜‘的爛田了。”
公子卬看過B站的小科普,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因為土壤的鹽鹼化,很快文明就落寞了下去。若是治理不好鹽鹼,那長丘難逃前車之敗。
“好端端的,土地哪來的鹽,又沒有海水貫入田裡,怎麼會被鹽壞了地?”野人們紛紛質疑道:“太傅打仗很厲害,小老兒都佩服得不行,但是論說莊稼把式,那肯定是在座的積年老把式有經驗。”
“不知在場的父老,有人打過井沒?”
“小老兒不才,曾為貴人打過井。”
“敢問長者,井水的味道是什麼樣子的。”
“那就要看打的井在哪裡了。”
“有的井打得淺,出的水鹹,甚至有的澀得不能下嚥。有的井打得深才出水,出的水清冽可口。”
“不錯,大家都知道地下有水,淺層地下水大多是有鹽的,而三百尺以下的深層地下水則是沒有鹽的。這些鹽有的是雨水裡自帶的,有的是江河湖海帶來的。
如果我們年年大水漫灌,濟水裡的帶鹽的水,就進入土地,河流水的鹽份含量比大海要少,比雨水要多,假使我們不修建排鹼渠,把多餘的水排出去,水就會滲漏到地下,淺層地下水就會逐年抬高。差不多三年能抬高九丈。
帶鹽的淺層地下水就會把地底的鹽分帶到地表,這些過多的鹽分就會毒害作物,導致減產甚至絕產,若不加治理,後果堪憂。”
公子卬記得十年浩劫中,全國的關鍵機構癱瘓,中央和地方的一些水利機關被一幫不學無術的外行把持,這幫人只曉得灌溉的好處,卻不會鹽鹼化治理,導致國家水利建設倒退了十幾年。土地鹽鹼化的速度實在駭人,三年內淺層地下水能竄上十八米之高,若不能防患於未然,公子卬就怕再鬧糧災。
野人們具悄然,詢問道,“若得排水渠,又待怎樣?”
“若得排鹼渠,餘水得以即時排出,地下水位的上漲就可以得到抑制,此其一也;若得排水渠,則可以澆水洗鹽,下苗後將土地裡過多的鹽分稀釋,然後把鹽以鹽水的形式從排鹼渠排出,此其二也。如此可保無虞。
另外大澇之年,排鹼渠亦可緩解澇情,保護作物。
此一石二鳥也。”
“頭水大,二水趕,三水洗個臉。”公子卬又開始陳述洗鹽的細節:“首次洗鹽的時候,苗小根淺,鬚根少,須用大水稀釋毒鹽;頭水洗後,二水洗鹽要趁早,以免地表返鹽,壞了苗;兩次洗鹽後,一般農田裡,土壤鹽份已然無幾,第三次可洗可不洗,即使洗洗,也是稍微過一場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