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人本是鬆散的部落聯盟,東遷後,分裂成為三支。一支尚赤,繁衍於陝北、隴東,通婚於鬼方、戎,為赤狄,建有潞、甲氏、留籲、代、鐸辰諸國;一支坐落於易水之陰,徙入齊國、燕國之間的隙地,結姻於東夷,尚白,為白狄,建有中山、肥、鼓;一支南下淮水,身長一丈有餘,恃其力強,騎射無雙,為禍晉、魯、宋、衛、齊之間,為長狄。

長狄以鄋瞞為號,分五部。築城於衛、鄭、宋之間,往來劫掠商賈,垂涎宋國之殷富者,緣斯部是也。緣斯部代代首腦以緣斯為稱謂,其本名自繼位起,族人忌諱談起。

上一代緣斯被皇父以命相搏,雙雙隕落。這一代緣斯志在長丘,所部兵馬傾巢而動,凡三千兵,騎兵以弓箭為器,輔以少量車兵,以長尾鳥之羽作飾,步兵則列裝短劍,曰,獸柄短劍,皮革作長筒靴,曰狄鞮。

所部均以羽毛為衣,不著甲,悍勇絕倫。

長丘乃區區一介十室之邑,兵車十乘,均具甲,帶甲步兵一百人,無甲步兵兩百,凡三百兵。敵眾我寡,野戰不可與之爭鋒。然則,長丘身陷重圍,糧草充足,但連番大戰,箭矢即將告罄,僅僅一戰恐怕就要見底。城外水洩不通,出城伐木造箭亦不可取。如之奈何?”

公子卬點點頭,他曾經參觀過同為狄人的中山國古墓出土的海量文物,除了獸柄短劍,車馬器,他還見識了刻有陶索紋、繩索紋的雙耳銅釜、土秀紋錦緞、金銀鑲錯的龍鱗鳳羽紋器皿、飾以水晶的三千玉器,有新疆產的子玉,南陽產的獨山玉,張家口產的瑪瑙,美輪美奐,浪漫情趣。

種種跡象表明,狄人都是春秋時期,文化程度頗為先進的民族,是個不可輕侮的勁敵,他們信奉長尾鳥(也稱,翟鳥),尚武善戰,也難怪田伯光感到棘手了。

“近來狄人的攻勢怎麼樣?”公子卬問道。

“交戰愈發頻繁,幾度蟻附攻城,似乎長狄的緣斯也發現我軍城頭的弓兵反擊愈發疲軟無力,很多士卒都儘量放近了打,以求一發箭矢消滅一個狄人。”田伯光道。

“還是得野戰,不然不足以喪狄人之膽。白天不行,就晚上。長丘的松脂有多少?”公子卬道。

箭矢都快用光了,再被動挨打就沒意思了。夜戰本來是古代軍隊極力避免的,但是公子卬不得不冒險一試——他和蕩虺、管理都是常年吃肉的頂級貴族,夜盲症還輪不到他們的頭上。

“松脂足備。但是我們計程車兵晚上不能視物,如何能行?”田伯光反對道。

“不必士卒,我等三人即可,初陽兄勉為其難,著手準備吧。”公子卬計較已定。

第二天,啟明星剛剛升起,城頭的哨兵就報警,指出敵寇已經埋鍋造飯,長丘城也因此迅速動員起來。

城下的緣斯頭上帶著羽冠,身上紋著夔鳳,從他的軍用帳篷中踱步而出。

帳篷很簡樸,是用一根木杆,插入狄人發明的柱頂帽中,圍以皮革,輔以圓環搭成的。

手下從雙耳銅釜中,打來早餐的乳酪,置於提鏈銅皿,獻於緣斯,而手下自己,則抱著灰陶,在一角默默咀嚼。

緣斯的軍中等級森然,遊牧民族即使入主中原,也不忘災年的糧食匱乏,因此保留了極其殘酷的等級制度,把最好的產品留給戰爭機器中最關鍵的人物,非一線戰兵則在溫飽線上掙扎。不平等的分配製度,使得糧食能夠最大化應用於戰爭機器,但犧牲了底層弱者的生生性命。

緣斯和他的部下很快就飽餐完畢,軍隊很快進入作戰狀態。緣斯望著長丘,心中懷著必克之念。

“一定要打下來!”

上一任緣斯是他的父親。從蒙古高原一直東遷至河南之地,狄人擁有璀璨的文明和精湛的技藝,然而長丘這個地方既沒有銅礦出產,也沒有玉石的瑰麗,他的父親不願意自己下葬的時候,沒有精美的墨玉斧和錯金鑲銀的銅犧尊作伴。

殷宋繼承了商朝開闢的玉石之路,商賈們可以和遙遠的新疆互通有無,從玉琮到青銅,無所不有;從戰馬到糧昧,無所不豐。前任緣斯常常對兒子說:“強取勝過苦耕,只要把宋人的商道攥在手裡,長狄的興盛就會不可抑制。”

“我一定會輕取長丘,蠶食戶牖、葵丘、貫、亳、蒙、戴,最後攻克商丘的。”長狄的領地毗鄰濟水,北接衛國,南面鄭國。但是緣斯對這兩個國家毫無興致,不取宋都,誓不罷休。

“打下長丘,敞開吃肉!”

新日冉冉東昇,狄人的陣地上爆發出激昂的呼號,精銳的騎兵和車兵進行著亢奮的戰爭動員,彷彿是馬背上的雄雞。

“殺!”

緣斯拔劍躍起,無數的狄人頂著腦殼上的長尾毛,背上土囊,爭先恐後地奔向長丘城的城牆。

之前的輪番大戰,狄人已經在城牆四周的多處,用人命鋪設了一條條坡道。土囊層層上累,三米高的城牆已經堆垛了半米之高。

只要再接再厲,再壘上半米,身高兩米的長狄就可以徒手爬上宋人的陣地。

城內的宋人早就對他們有所注意,但看見卷地而來的狄人,比前幾番更為猛烈,一時也竟然為之氣奪。

“放箭!放箭!”指揮官聲嘶力竭。

宋人的車兵現在統統都脫離戰車,在城頭張弓,現在不需要出車野戰,車上計程車子們也都常年累月勤習箭道。具甲步兵也卸下脛甲,和城下的狄人弓手較量。

餘下的無甲,本身就是野人,彷彿是刺蝟一般,揮舞著手中的三米長的矛、戈,驅逐抵近的敵兵——長丘畢竟比楚丘有錢,野人的武器都是青銅的,而且沒有殳這等低階武備。

狄人一個個跑到城下,丟好土囊就撒開腳步往後跑——如果宋人弓兵不探出身子,緊貼城牆的地段就是射擊死角,而丟完土囊的狄人是宋軍的重點打擊物件——他們身形矯健,填土效率居高,而返回的途中常常要受到下一批狄人的擋路,既是重點打擊的物件,也是絕佳的射擊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