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輕洛也知道安妮說的有道理。

那天她去找了她們的導師Cora,跟Cora表達了想多旁聽幾門課的意思。

Cora非常乾脆地說,沒問題啊,只要你自己精力足夠旺盛,都可以呀。

卞輕洛問的時候,想象的是幾頁紙,可以站那順手翻完。

結果說時遲那時快,柔弱的女導師Cora突然掏出一個龐然大物,向卞輕洛遞過來,她伸手一接,胳膊差點因為不堪重負而當場脫臼。

卞輕洛定睛一看,這本1000多頁的玩意的封面上,赫然印著幾行字:CoursesofInstruction20062007【20062007年課程清單】

HarvardUniversity.【哈佛大學】

FacultyofArtsandSciences.【文理學院】

HarvardCollege【哈佛本科生院】

GraduateScofArtsandSciens.【藝術與科學研究生院。】

就是說,僅僅就本科和文理學院的課程表及課程的簡單介紹(一般35行的介紹),哈佛就一口氣列了1000多頁。

卞輕洛估計,把哈佛全校的課程名單一一排列出來,是不是得繞上赤道一週兩週啊。

上輩子她讀的大學在淝城,偶爾也會去科大這樣的重點大學旁聽,卞輕洛就覺得自己已經見過世面了。

現在,捧著這個龐然大物,她有種金輪法王突然路遇蕭峰的悲涼感,過去多年建立起來的牛校感當即化作片片飛屑,隨風而逝。

後來她連午飯都顧不上吃了,端著它回到宿舍,仔細研讀起來。

如同一個飢餓無比的人,捧著一個寫滿了各種山珍海味的選單,邊嚥著口水邊往下讀。

讀到最後,就是《廊橋遺夢》裡面女主角遇上男主角的感覺,之前和丈夫風平浪靜的婚姻,原來都是不算數的,這才是真正偉大的愛情。

當然,讓卞輕洛感覺彷彿產生偉大愛情的,不僅僅是哈佛所提供的課程之多,更重要的,是它所提供的課程之人性化。

國內的媒體,時不時地就會把“大學精神”這個話題拿出來討論一下。

基本上大家都會達成一個共識:大學不是職業培訓機構,大學精神不應當僅僅是訓練工作技能的精神。

據說,大學應該薰陶的,是一種人文精神。

雖然“人文”這兩個字,因為靠“文人”兩個字太近,已經臭大街了。

當然,卞輕洛覺得,大家還是應該再給它一次機會。

哈佛大學之所以是一流的大學,當然是因為它最有錢,然後用這些錢買了最先進的裝置和僱了最牛的教授。

但是同時,也是因為它蘊含了豐富的人文精神,而這一精神,最集中地體現在它的“核心課程”上(科大也有,但是跟哈佛比,是小巫見大巫)。

所謂“核心課程”,就是學校提供給本科生的一系列基礎課,學生必須從中選出幾門作為必修課。

這些基礎課的目的,是讓學生在進入知識的細枝末節之前,能夠對他所置身的世界有一個框架性的理解和探索。

這樣當他置身於自己的專業時,能夠知道自己所學習的,不過是一個巨大有機體裡面的一個毛細血管。

哈佛的“核心課程”分成七個板塊:外國文化、歷史學、文學和藝術、道德倫理、定量推理、科學和社會分析。

就拿“道德倫理”這個板塊來說,所給的課程從民主與平等到儒家和西方的奴隸制,從有神論到現代政治哲學史,從宗教倫理到共和政府的理論和實踐······等等等等,一共有十四門課。

拿科學這個板塊來說,所給課程從光與物質的性質到空氣到宇宙中的物質;到觀察太陽與恆星;到時間;到愛因斯坦革命;到音樂和聲音的物理學到·····等等等等十三門課;

其他版塊更是如此。

卞輕洛覺得基本上,哈佛大學“核心課程”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們在開始研究樹木之前,能夠先看一眼森林。

最好能夠把這個森林地圖印在大腦上,以後走到再細小的道路上,也不會迷路。

卞輕洛覺得“本科新生研討會”的課程(freshmanseminar)裡面有些課程名稱開得非常誘人,名單比一片研究生論文還要長。

卞輕洛只是粗粗看了一下,標註的那些她感興趣的課程就有整整四十五門課――卞輕洛覺得她早前要邊讀書邊創業的想法很愚蠢,這些課程哪一個不是瑰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