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縣學與山長(第1/3頁)
章節報錯
陶謙正在考慮利弊。
誠然,聶小倩的故事十分誘人,只不過簽訂分成契約這事,仍需慎重。
書鋪進書,基本都是以買斷的形式,因為這樣的做法,可以讓書鋪的收益最大化。
但是分成就不一定了,雖然也賺錢,只不過收入會變少,畢竟要與作者一塊來分錢。
過了片刻,陶謙才皺著眉頭說道:“子淵,看來你對這篇故事很有信心啊。那就直說吧,你想要幾成?”
“五五分。”
孟川臉色淡然。
陶謙豁然道:“五五分賬?子淵,你也太獅子大開口了!”
書鋪這塊,需要對作品進行宣傳,還要印刷。
通常都是幾位作者寫來的稿子放在一起,匯成一部雜書。
當然,每位小說家寫的話本署名,依舊還是他們。
只是將這些散碎的稿子放在一起了而已。
畢竟都是買斷,作者也就賺那些錢,即使放一塊,也沒什麼關係,反正讀者在看書時,都能見到每篇雜文下面所寫的作者署名,這樣一來,幾個小說家之間也能互相較量一番,能夠促進良好競爭發展。
只是...孟川一無成書,二無名氣,這如何能做分成?一旦將他的稿子夾雜在諸多小說家的稿子裡面一起去賣,那麼到底是因為哪篇稿子而賣得好,誰能知曉?
陶謙一併將這些問題擺在他的面前。
前身確實寫過不少作品,但是那些話本根本就賣不出去。
若是將‘聶小倩’放在前身所寫的書中,只怕會淹沒了這篇好故事。
孟川也是知道這個道理的,所以這些問題,他都有細想過,“這篇故事,我打算讓你賣給說書人,前期收入,你我五五分賬,後期咱們再談。”
陶謙瞬間豁然大悟,“你是說,想借著說書人,將你的名氣迅速打出去?至於印刷成書來賣,倒是不用急於一時?”
孟川之前的書,都無法賣給說書人讓他們去說,但是他現在寫的通俗話本就不同了,這是非常適合用來說書的。
如果他有了名氣,那麼即使稿子一篇一篇來賣,也會有人來買。
一篇也就那幾頁紙而已。
他已經想過無數個使自己出名的辦法了,利用說書人那張嘴,無異於是最快的一種方式。
眼下的自己,並無其它賺錢的營生,想要在這個世道活下去,他只能靠寫書。
而且體內的煞氣,也能透過寫書來扼制。
所以接下來,他肯定要寫很多前世記憶裡的那些誌異雜文,先透過聶小倩這篇故事打出名頭,等有了名氣,將來可以按篇來賣,篇幅多了,在彙整合書。
到了那個時候,無論怎麼看,都能大賺一筆。
也是由於這個原因,落筆第一篇故事時,他就直接鎖定‘聶小倩’了,因為他對蒲松齡、對聶小倩,有著極大自信。
如果靠這篇雜文都無法使自己名聲漸起的話,那麼短時間內,他也沒什麼別的辦法了,只能靠走量來獲取利潤。
當然,不管是走量還是靠聶小倩提高自己知名度,都要去竭盡所能的試一試。
“沒錯,說書人不是經常說‘預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待他說完聶小倩的故事後,稍微改動一下,就說我下篇誌異文即將寫完,屆時再說。”
孟川想表達的意思大概就是如此。
“你直接找說書先生去談便是,何需還要來找我?聽你這樣一說,五五分賬,我都感覺自己賺了。”
陶謙費解。
省去一大筆印刷費用,只需要找說書先生談談,動動嘴皮子的功夫,誰不能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