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章:南北兩都

乾陽宮,桂祥小步跑到鄧昇身旁,小聲地說道;“陛下,散朝之後,戶部尚書諸葛亮造訪尚理宮,剛剛離開。”

鄧昇聞言,有些愕然了,諸葛亮怎麼突然去了尚理宮呢?要知道雖然諸葛亮是蘇弘的弟子,但是鄧灝卻從來沒有主動找過諸葛亮的,兩人似乎也是心有靈犀一樣,從來不會主動聯絡。

“是太子邀請諸葛亮的嗎?”鄧昇問道。

桂祥搖了搖頭,說道:“不是,是諸葛亮主動去的尚理宮,據說是諸葛亮受無當衛軍師蘇雲的委託,前去尚理宮探望太子妃娘娘的。”

“嗯,知道了!”鄧昇意味深長的點了點頭說道,什麼看望太子妃,都只是一個藉口而已,分明是諸葛亮看到今日鄧灝主張遷都,遭到大部分朝臣的反對,坐不住了,別看諸葛亮平時從不過問東宮的事情,但是作為蘇弘的弟子,諸葛亮身上可是妥妥的烙上太子一系的印記的。

“啟稟陛下,太子殿下求見!”這時,內外傳來一個內侍的聲音,鄧灝求見。

鄧昇聞言,頓時笑了笑,看來諸葛亮給鄧灝出了一個好主意了,不然不會這麼快就會來見自己的。

“宣!”

“兒臣拜見父皇!”鄧灝進來行禮道。

“起來吧,不必多禮。”鄧昇說道。

鄧灝起身後,說道:“父皇,兒臣今日有些魯莽了,沒有做好萬全的準備,還望父皇責罰!”

鄧昇搖了搖頭,說道:“這沒什麼,這麼多朝臣反對遷都,也是意料之內的事情了,就算你做好了準備,他們也不會輕易妥協的,但是今日你可是得罪了不少了,害怕嗎?”

鄧灝搖了搖頭,說道:“兒臣不怕,兒臣也沒什麼好怕的,兒臣是大鄧儲君,一舉一行都需為大鄧著想,遷都一事,勢在必行,就算再多人反對,兒臣也會堅持到底的,請父皇放心!”

“你有信心就好,你這個時候來見朕,可是有什麼事情要與朕商量?”鄧昇問道。

鄧灝點了點頭,說道:“兒臣回去分析過了,想要順利推行遷都,最大的麻煩就是南陽百姓、宗室和世家貴族,但是世家貴族實力雖強,然遷都對他們來說損失並不大,因而他們也只是在隨波逐流而已,不足為懼,所以只需解決了南陽百姓和宗室的問題,那遷都一事便可以順利推行了。”

“諸葛亮和你說的?”鄧昇笑著看著鄧灝說道。

鄧灝聞言,尷尬的笑了笑,說道:“果然瞞不過父皇,確實諸葛尚書對兒臣有些點撥,不過是今日諸葛尚書前往尚理宮探望太子妃,所以兒臣便趁機請教而已。”

儲君與朝堂重臣私底下接觸,確實不太好,鄧灝擔心鄧昇會因此而遷怒諸葛亮,於是將這件事大包大攬下來,一口咬定是自己讓諸葛亮教的。

鄧昇擺了擺手,說道:“無妨,朕的心胸還不知如此狹隘,你是太子,適當和朝中重臣接觸也是好事,況且,朝野內外,誰人不知你和諸葛亮的關係的?說起來,你那老丈人也是有先見之明的,臨死前都給你留下了一個諸葛亮,而且將兵部尚書的位置讓給了王猛,成功為你拉攏住了王猛,著實不簡單。”

鄧灝聞言,十分尷尬,不知道如何回話的,鄧昇見狀,說道:“過去了的事,就不需要再提了,說說看,對於這些麻煩,你打算如何解決?”

鄧灝回道:“回父皇,宗室和南陽百姓之所以會反對遷都,宗室是擔心自己在南陽的利益受到極大的損害,百姓是擔心自己長久以來高人一等的地位沒有了,所以只需要解決了他們的顧慮,一切都不是問題。”

“說說你的辦法吧!”鄧昇也理解,天子腳下的人,在面對外地人的時候,心理上就優越一些的,就比如後世的北京人,如果共和國說遷都,估計北京人能天天在政府門口寫大字呢。

鄧灝說道:“父皇,其實都城也可以不止一個的,我們完全可以將宛城定為南都,遷都之後,宗室可留下一部分子弟留守南都,而雖然朝廷不在宛城了,但是宛城的地位不減,如果這都不能說服他們的,朝廷可以在南都留下一套班底,地位於洛陽朝廷等同,如此一來,他們就沒有理由反對了。”

鄧昇聞言,滿意的點了點頭,鄧灝的這個辦法,說實話,在後世華夏曆史上的王朝很多都是這樣的,東漢定都洛陽,但是長安也是西都,隋唐也是如此,宋朝就就更多了,足足有四個京城,分別是東京開封府、西京洛陽府、北京大名府、南京應天府,而明朝也是有兩個京城,朱棣遷都北京順天府之後,南京應天府同樣也是都城之一,而且北京朝廷有的機構,應天府都有,而鄧灝的這個做法,和明朝一樣。

“這樣也不失為一個好辦法,遷都之後,宛城一切規格都與洛陽等同,不過能夠以這個理由說服宗室,就看你的了。”鄧昇很贊同鄧灝的辦法,只不過能不能成功說服宗室,就看鄧灝自己的本事了。

“父皇放心,兒臣會親自前去拜訪長沙王伯、武陵王叔和上庸王兄的,這幾個都是宛城宗室的主導者,只要能夠說服他們,那遷都一事便可成行。”鄧灝信心十足的說道。

“你有信心就好,朕會在本月的十五日再次召開大朝會,你只有五日時間。”鄧昇說道。

“喏!請父皇放心!”鄧灝點了點頭,說道。

而此時的宛城早已經沸沸揚揚了,鄧灝主張遷都的找一傳出,無數宛城鄉紳、宗老紛紛拜訪朝中大臣,反對遷都,並且一些年輕人還直接到皇宮之外大聲喧譁,遭到守衛的驅趕。

與此同時,長沙郡王府中,一眾宗室主要成員都集中在這裡。

“二伯,現在宛城百姓群情洶湧,而且小侄相信,只要遷都這個訊息傳到南陽各城,肯定會鬧得更加大的。”上庸郡王鄧涇笑著說道,遷都這個訊息傳得這麼快,他們這些宗室可謂是功不可沒的。

武陵郡王鄧瞳點了點頭,說道:“太子太過想當然了,大鄧的江山都是南陽人打下來的,一旦遷都,南陽人怎麼會同意呢?也好,也可以讓陛下和太子看看民意如何。”

相比於鄧涇和鄧瞳的樂觀,鄧綱臉上卻是沒有一絲喜意,說道:“你們莫不會以為區區蟻民能夠左右朝廷大勢嗎?”

“不是嗎?現在可不是一兩個百姓在鬧,而是整個南陽都在鬧呢,難道朝廷還會不管百姓,強行遷都嗎?”鄧涇不解的說道,一兩個百姓的想法,朝廷不會在乎,但是現在是整個南陽都在反對遷都呢,難道鄧昇和鄧灝真的可以做到不管不顧。

鄧綱笑了笑,說道:“朝廷當然不會不管了,可是你們太不瞭解陛下了,太子之所以會在這個時候提出遷都,背後肯定是陛下授意的,陛下的為人你們還不清楚,只要他決定了的事情,就會推行下去的,遷都勢在必行了,就算再多人反對,陛下也不會改變主意的。”

“那二哥你為何還要反對呢?要知道這樣很可能會惹怒陛下的。”鄧瞳不解的問道,既然遷都勢在必行,那鄧綱為什麼還要出面反對呢?難道鄧綱就不擔心因為這個而觸怒鄧昇嗎?

鄧綱搖了搖頭,說道:“遷都一事,損害最大的就是我們這些宗室了,如果我們默不作聲,恐怕才會引起陛下的猜疑,而且我之所以出來反對,同時還希望能夠儘可能的爭取利益,為了遷都順利,同時也為了安撫宗室,朝廷一定會做出一些妥協的。”

眾人一臉不可思議的看著鄧綱,他們沒想到鄧綱的心思居然這麼重,真不愧是當年奪嫡的種子選手之一啊,沒有三板斧,還真活不下來。

“王爺,太子殿下來了!”這時,長沙郡王府的管家走進來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