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九章:崔浩的小心思(第1/2頁)
章節報錯
第六百四十九章:崔浩的小心思
鄧昇和鄧灝父子二人經過一番商討,終於是在遷都這件事情上達成了一致,兩人都將新都城的目標放在了洛陽城上,這裡可是周朝故都,後來楚漢爭霸的時候,被漢王劉邦作為東邊的前沿陣地,不斷加固,現在洛陽城的規模雖然比不上長安城,但是與宛城、陽翟、彭城這些列國都城相比也是毫不遜色的。
鄧灝離開之後,鄧昇獨自一人在乾陽宮中考慮著遷都的事宜,雖然原則上鄧昇已經同意遷都的了,但是這其中牽涉的利益太大的,宛城自鄧國立國以來就一直是都城,長久以來,鄧國的頂級世家貴族都將家族的重心放在宛城,而宛城的百姓在面對外面的人的時候,也總感覺高人一等,更不用說,在南陽繁衍生息、開枝散葉的鄧氏宗室了,一旦遷都,這些人的利益肯定是首當其衝的,而他們的反對聲音也會是非常大。
鄧昇思來想去,這件事還是需要找人來商議一下,於是鄧昇讓桂祥傳崔浩、張賓、蔣琬三人覲見,這三人是鄧昇最信任的人,雖然只要經過系統召喚出來的人物對鄧昇都忠心耿耿,但是對鄧昇忠心,並不代表沒有私心啊。
就好比胡惟庸,胡惟庸能力是值得肯定的,不然鄧昇也不會讓他接替蔣琬成為尚書令,而且鄧昇十分清楚,胡惟庸對自己也是十分的忠心,可是胡惟庸卻私心和權欲都非常重,自從擔任尚書令之後,四處安插親信,這讓鄧昇對其十分不滿,不過自從鄧昇將蔣琬請出來之後,胡惟庸暫時是有所收斂了。
而滿朝文武之中,鄧昇最信任的就是崔浩、蔣琬、張賓三人了,曾經還有一個蘇弘,只不過蘇弘早就不在了。
接到鄧昇的傳召,崔浩與張賓都立馬往乾陽宮趕來,快到門口的時候,他們碰見了蔣琬,這就讓他們二人更加的奇怪了,因為他們在這裡看到了一個不應該出現的人,而沒有看到應該出現的人。
蔣琬早已經淡出朝堂了,雖然身上還掛著太子太傅的銜頭,但是手上並沒有半點實權,而且蔣琬也是一個很識趣的人,也走得很乾脆,從不干涉朝堂之事,今天既然出現在這裡,那肯定是鄧昇派人請他來的。
而今日被鄧昇傳召之人,偏偏沒有尚書令胡惟庸,胡惟庸作為三省主官之一,一般來說,有什麼要事都是需要與他商議的,畢竟尚書省才是真正的執行部門啊。
“看來陛下對胡惟庸的成見是越來越深了。”張賓湊到崔浩耳邊,小聲的說道。
崔浩點了點頭,小聲回道:“自作孽不可活啊!胡惟庸自以為做得很好,殊不知這偏偏就是陛下最不願意看到的。”
張賓也是點頭回應,當年朝堂四大派系雖然相互競爭,但是都非常有默契,一般來說都只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而其他地方,都是挑選出自己派系的出色人才去競爭,最終由鄧昇挑選,所以鄧昇對於這樣的良性競爭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但是胡惟庸就不一樣了,這幾年利用手中的權力,大肆在各部安插親信,同時還大量安插門生到各地擔任縣令。
近兩年,各地刺史、太守有很大一部分都到了致仕的年紀了,到時候為了填補空缺,勢必要從各地的太守、縣令中挑選,如此一來,胡惟庸就可以趁機將一些重要的郡縣掌握在手裡,這樣的事情,鄧昇又怎麼可能會容忍呢?
“崔相、張相!”蔣琬見到崔浩和張賓,上前打招呼道。
“蔣兄!”崔浩、張賓二人說道。
這時,桂祥從乾陽宮中,走出,來到幾人跟前,說道:“幾位大人,陛下有請!”
幾人點了點頭,然後一前一後的踏進了乾陽宮。
“臣蔣琬拜見陛下!”三人行禮道。
鄧昇點了點頭,讓他們起身,然後將鄧灝的摺子遞給了幾人看。
幾人不解所以,崔浩接過來,開啟一看,頓時臉色大變,隨後交到了張賓的手中,張賓看完之後,神情也變得不自然了,唯獨蔣琬看完之後面不改色,畢竟鄧灝的這份摺子,他也有份參與的。
“都看完了吧?看完了就說說你們的看法吧。”鄧昇手指敲打著案臺,說道。
幾人面面相覷,誰也不願意當這個出頭鳥,僵持一會之後,崔浩嘆了一口氣出列,沒辦法啊,如果一旦遷都,三人之中,就數崔浩的影響最大了,與蔣琬、張賓不一樣,崔浩也算是出身世家貴族的,只不過崔家並不是那些老牌世家罷了,但是這偏偏就是崔浩最糾結的事。
崔家底蘊淺薄,在鄧昇登基之前,崔家還只是一個默默無聞的小家族,崔家真正崛起是在與鄧昇登基,其母崔氏成了太后,家族子弟崔浩出仕,一路做到三相之首的中書令,崔家雖然現在看似已經是鄧國的頂級家族,但是崔浩很清楚,崔家還差得遠呢。
正因為這個原因,崔家才會將所有的賭注都壓在鄧昇身上,同時將整個家族都遷到宛城,在宛城紮根。事實證明,他們做對了,這個決定,讓崔家迅速成為新興的世家貴族,但是如果一遷都,崔家的影響就很大了。
“陛下,此事事關重大,還需從長計議,不過大鄧如今的發展趨勢,遷都是勢在必行的了,只不過如今關中戰事尚未結束,此時談論這個問題,臣以為還言之尚早!”崔浩拱手說道。
崔浩的這一番話,讓蔣琬和張賓都感到十分驚訝,因為他們知道崔家的根基在宛城,而崔浩十分重視家族的,又怎麼會贊同遷都,損害家族利益呢?
崔浩瞄了一眼蔣琬和張賓,心中暗笑,他明白,蔣琬和張賓把他推出來,就是想讓自己出醜的,但是崔浩也不傻,鄧昇既然將鄧灝的摺子給他們看,就意味著鄧昇對於遷都已經是下定了決心的,不然他不會將鄧灝的摺子拿出來。
畢竟這件事是鄧灝挑頭的,如果遷都不成,對鄧灝這個太子的聲望打擊非常大,而且一旦傳出去,鄧灝就會成為眾矢之的,鄧昇又怎麼會做出如此不智的事情呢?所以從鄧昇拿出鄧灝摺子的那一刻起,無論有多少人阻撓,鄧昇都會堅持遷都的。
在崔浩看來,崔家些許利益受到損害並不可怕,失去了鄧昇的信任才是最可怕的,更不用說,如果崔浩反對遷都,勢必也會得罪鄧灝的。
現如今,鄧灝已經做了快十幾年的太子了,而且還掌握著飛鵬衛、泰山衛兩衛精銳,太子之位雖然說不上穩如泰山,但是也不是隨隨便便就能夠撼動了,反對遷都,就等於得罪了兩代帝王,不值得。
不過崔浩贊同歸贊同,卻依舊在勸說鄧昇不要操之過急,一來是因為現在鄧國的主要精力都放在關中,二來,崔浩也希望能夠拖延一點時間,好讓自己提前佈局,將家族損失降到最小。
鄧昇聞言,崔浩所言,與他不謀而合,於是點了點頭,然後想蔣琬和張賓問道:“蔣卿、張卿,你們二人怎麼看?”
蔣琬作為遷都一事的主要參與著,當然不會有什麼意見了,於是說道:“陛下,如今我大鄧定鼎關中之勢已成,日後還需要經略西涼、西域等地,宛城偏居南方,實在不利於天下,遷都是勢在必行的。”
“臣附議!不過這都城選址和時間還需要好生斟酌。”張賓也沒有什麼意見。
鄧昇說道:“其實新都選址,太子也與朕商議過的了,朕覺得洛陽就很不錯,雖然洛陽才剛剛被我大鄧拿下不久,但是縱觀天下,能夠承載一國之都的城池不多,而最適合大鄧的就是洛陽了,所以朕打算在關中戰事結束之後,就派人前去洛陽為遷都做準備,至於遷都的時間,滅秦之後,大鄧也需要一段時間來恢復元氣,所以朕打算利用這段時間來完成遷都,在出兵伐趙之前,完成遷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