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荊地人事

景陽殿中,蘇弘作為南征大軍的代表,正在鄧昇和眾臣彙報。

蘇弘捧著手中的書簡道:“啟稟大王此次南征,我大鄧盡取荊國兩郡三十二縣,經過點算,荊地共有三十五萬戶,有民一百四十餘萬之眾,荊國國庫經過點算,共有金三十萬,糧草兩百萬石。”

鄧昇點了點頭,道:“此次南征,使我大鄧疆域擴大一倍,新得城池所需的官員,吏部要妥善安排,絕不可疏忽大意。”

“喏!”吏部尚書鄧邕出列應道。

“另外,荊地百姓被王氏統治兩百餘年,恐怕不會這麼容易的接受我大鄧,因此,對於南郡和江夏的太守,不知諸卿有何意見?”王氏一族畢竟統治荊國兩百多年,根深蒂固的,荊地的民心絕不是鄧國憑藉武力就能收復的,所以新任的太守一定要是個能臣、幹臣。

“臣舉薦刑部郎中於定!”

“臣舉薦舞陰縣令方止!”

“臣舉薦吏部郎中寇準!”

“臣舉薦刑部郎中包拯!”

“臣舉薦戶部郎中胡惟庸!”

“臣舉薦……”

眾人舉薦了十幾個人,其中還包括寇準幾個人。

“蔡相,你以為如何?”鄧昇先不急著決定,他想聽一聽蔡封的意見。

蔡封身為當朝丞相,統領六部,又是鄧昇的老丈人,鄧國士林領頭人,他的意見舉足輕重。

蔡封略加思索道:“回大王,臣聽聞荊國官員腐敗,百姓深受其改,因此這太守人選必須要精明幹練,不可素食裹餐,遺害百姓,臣以為刑部郎中包拯、吏部郎中寇準,才能出眾,清正廉潔,可擔重任。”對於包拯和寇準,蔡封也多有接觸,他知道這兩個人都是有大才的,日後必不是池中之物,提前示好,必然會有好處的。

鄧昇點了點頭,道:“蔡相公忠體國,寡人心甚慰,包拯、寇準寡人也多有耳聞,如今又得蔡相大力推薦,來人,召包拯、寇準覲見!”包拯和寇準只是六部郎中,並沒有資格參加朝會。

“臣包拯(寇準)拜見大王,我王萬年!”包拯和寇準一步三叩走進來道。

“不必多禮,起來吧!”鄧昇擺了擺手道。

“謝大王!”包拯與寇準起身道。

鄧昇看著眼前的兩人,道:“兩位愛卿,今日召見你們是為了荊地的治理,蔡相對你們兩個頗為推崇,寡人今日也想聽聽兩位愛卿的意見,不比拘謹,暢所欲言便是。”

“喏!”包拯、寇準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