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終南山(第1/2頁)
章節報錯
由於蒙古和金國兩軍在潼關一代對峙已久,關中一帶因此糜爛不堪。
潼關自東漢末年由曹操督建而成後,便成為了中原少有的雄關之一,其易守難攻,任憑蒙古人強攻近半月仍是一無所獲。
京兆府的郊外,一持戟男子卻獨自出現在這鄉間小路上。
由於蒙金兩國戰事正酣,這京兆府一帶自然就難以受到波及,十室九空都難以說的清楚其中悽慘!
蒙古人不事生產,久戰之下軍糧告急,以往蒙古人的衣食兵刃盔甲都是取自金人,而如今隨著兩軍僵持半月,蒙古人自然軍糧不足。
軍糧不足,難免會打起草谷來。
而這京兆府一帶連番經歷兵災,莫說小門小戶扛不起,就連當地的大戶也支撐不住了。
只是蒙古人兵鋒正盛,當地百姓又怎爭得過他們,一來二去自然是餓殍遍地,方圓數里內竟難以找得到一個活人。
看著路邊一個慘遭大火吞沒的村落,目睹到那些被燒焦的乾屍,呂義則是不禁搖搖頭。
自從呂義獨自北上以來,這一路不知目睹了多少人間慘劇,而他仍是難以適應。
“又是打草谷的傑作!”
留意到村口居民屍體上明顯的刀傷,以及周遭凌亂的馬蹄印,呂義不禁暗歎一聲,明顯已經猜到了是誰的傑作。
此地距離潼關仍有百里之遙,卻還是遭此慘狀,從中可想而知蒙金兩國這次鏖戰到底有多麼慘烈。
潼關自設立以來,甚少有正面攻克的先例。
距離最近的兩次潼關失守的先例,其一是唐玄宗時,安史之亂爆發,由於唐軍守備森嚴,安祿山率領大軍圍困半年仍然一無所獲。
可就在這時唐玄宗聽信楊國忠讒言,命令哥舒翰率軍出戰,由於有高仙芝、封常清先例在前,哥舒翰不敢不從,不得出城迎戰。
不料,唐軍大敗,二十萬大軍,僅剩下八千。
其二則是黃巢之亂,當初黃巢進攻潼關,久攻不下,於是便派人四處打探,發現漢潼關的通道,此時,漢潼關荒廢已久,唐末唐軍散亂,並未派兵防守這條通道。
由於黃河水位下降,迎為天塹的黃河直接露出河灘,行人直接便可徒步走過。
就在後世,登上汗位的窩闊臺親率大軍攻打潼關仍是無功而返,只得命拖雷繞道南宋,直接奔襲汴梁,以圍魏救趙這才大破潼關金國守軍。
不過如今襄陽早已被明教接管,縱然日後蒙古想要出奇兵借道南宋,守在襄陽城中的明教弟子也不會答應。
距離年初的襄陽大會,距今已過去數月,時至四月初,呂義此次出行正是為了古墓中的寒玉床。
無論是九陽神功,還是乾坤大挪移,呂義都已到瓶頸之處,若無奇遇,若要穩紮穩打,這九陽神功不知何時才能到大成!
若僅僅只是進境問題,呂義倒不至於這般緊張,只是大敵在前,若是久戰不勝,呂義便有可能由於洩氣而亡。
為了解決這個後顧之憂,呂義也必須前往古墓一趟。
由於此行過於兇險,呂義便留下黃蓉在襄陽城中處理教中事務,明教四分五裂已久,若無一人鎮守襄陽,呂義自然是無法安心。
加上岳父黃藥師在旁協助,呂義倒也是極為安心。
原來當日完顏康被青衫儒生救走後,黃藥師苦追了數日後則還是鎩羽而歸。
至於其中情形,呂義自然是猜得到。
有歐陽鋒和裘千仞兩人在側,黃藥師想要帶回完顏康哪會這麼容易!
不過呂義對於“九陰真經”下冊的下落,卻是並不在意,“九陰真經”精妙皆在上冊內功心法以及總綱之上。
而下冊上所記載的武功固然不差,可對於五絕這般高手來說,借鑑意義大於其他。
摧心掌,九陰白骨爪,大伏魔拳這些武功,都是黃裳當年記載自己仇人所使的武功,這些對於武功普通高手或許能起到脫胎換骨的地步。
可對於五絕來說,無論是歐陽鋒的“蛤蟆功”,還是洪七公的“降龍十八掌”,卻是聊勝於無,五絕中任意一人的武功放眼江湖也足以當做鎮派武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