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人長歌,“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聲如黃龍騰霄,繞山三匝而息。

那日,景天一行被鐵冠道人蘇東坡解救,長鯨已至瓊州左近。他們便在瓊北崖州城外隱士谷小住修養。

說起鐵冠道士,也算是獨領風騷一代人的江湖前輩。此君才氣無雙,天資聰穎,入道四十年便練就絕世法力。相傳其人年幼時被一老道化去當了弟子,隨師雲遊人間,弱冠之年方才辭道歸家,此時已經有高妙劍術傍身。歸家後依舊是個耐不住清閒的性子,常年出門在外,路見不平便管一管,因他劍術不凡,處事老成周到,每每出手總能救人於水火之中,也就漸漸闖出俠義名氣。

此君性情淡泊疏懶,安貧樂道,天下名利毫不在意,人生裡最緊要的卻是要滿足口腹之慾。他每到一處地方,先不管三七二十一,把當地有名的大菜小吃,特產果蔬,通通吃個過癮,這才肯安頓下來。

瓊州一帶海貨四時常新,鐵冠道人尤喜貝類,一餐能食十斤蠔肉,屋前蠣殼堆積如一座假山。他每日清早至海邊,與漁人訂約,購各色鮮貝多少斤,或晌午來取,或傍晚來取。其間又至城中採購果蔬肉脯以酬來賓。

景天等人跟著蘇東坡吃飽喝好,滋潤十足。此君不但好吃,且有一手好廚工,烹飪方法得四方菜系之精華,不論是江浙風味,濃油赤醬,抑或大漠塞北,清燉炙烤,乃至關中之麵食,齊魯之美饌,川蜀之百味,兩廣之小食,都是信手拈來。其菜式用料簡樸自然更是難能可貴,所選食材都是當地土產,生民所賴以養身活命之物。

鐵冠道人提著一兜海蟹、一筐嶺南荔枝回了隱士谷,此時景天正指點盧氏女修行劍道,至於那兩個小賊,因脫離險境,舊態復萌,又變得懶散起來,雖不至於荒廢,但進步實在微小,已被景天評價為朽木糞土二人組。

“景小友,別忙活了,讓你的乖徒兒過來幫忙打個下手。”

盧氏女持劍而笑,待景天點頭,這才收起分水刺,前去迎接鐵冠道人。

“蘇夫子,不知今天準備做什麼美味?”

“清蒸蟹,滋味最足。”蘇東坡把魚簍蓋子一掀,裡頭果真是許多活潑海蟹來回爬行,“都說八月蟹肥,如今九月了,天氣依舊溽熱,母蟹不產,公蟹不育,膏脂豐腴實為罕有,這是天禍,卻也是俗人的口福,今後恐怕吃不到這樣肥的蟹了。”

盧氏女謔道:“蘇夫子,你說這口福是給俗人的,豈不是要吃獨食?”

鐵冠道人捧腹大笑,點了點她,沒有說話,當先走向灶頭,盧氏女緊隨其後,臨走前給二賊打了個眼色。

待蘇、盧進了庖廚,茂山與何必平便纏著景天讓他再指點劍術。

瞧見景天被支走,盧氏女一面幫廚,一面向鐵冠道人詢問,“蘇夫子,依您的見識,家師真個沒救嗎?”

東坡烹炊不語。

盧氏女再三懇求,情真意切,哀慼歎絕,他方才開口,“老道我一早就說過,此乃散魄之症,藥石何益?醫術再高明也治不得。人生而有三魂七魄,營骨衛肉,缺一則生機斷絕。自柳宗封禁六道輪迴,人界生靈身魂相抱,故而除卻天生殘疾,極少有魂魄缺損之人,更不會有誰費心研究補魂造魄之術。以我之見,唯有尋一個痴傻之人,抽其七魄來填補這個空缺。但這實為妖邪之術,非但殘傷無辜,就是真個治好了他,今後也一樣變得渾噩古怪。”

“那便是沒救。”

“便正是沒得救了。”鐵冠道人嘆一聲,“小後生,你也放寬些,世上有誰不死?”

“死也就罷了,可師父他這般活法,卻比死還叫我難過。”

“他如何活法?子非魚。你且瞧他。”

盧氏女側首回顧,她那恩公端端正正立在地上,渾然無有一絲人情味。常人不論動靜,皆有些微小動作,或叉腰,或弓背,或偏頭,或撓背,凡此種種皆可表明此人心緒。可景天沒有這些情狀,他立就立著,沒有再動過,行步就是行步,不會顧盼作色。

“師父的情況越來越差了。”盧氏女見他槁木死灰一般的模樣,心中酸楚無以復加。

“後生,你這句話卻錯了,爾可知,何謂‘至人居若死,動若械’?”

盧氏女展眉道,“此語見載於《列子》,乃楊子答楊布‘有人…年兄弟…而壽夭父子’之問,引自《黃帝之書》。蘇夫子若非以為,家師這般情狀便可稱為至人?妾不敢苟同。”

東坡笑,“修行的道理,有時也與前賢之語相互印證。至人乃知之者,你的恩公如今卻是無知之者,天底下的事情,他都沒有感觸,沒有靈慧去知曉。正因如此,他一身法力才沉寂如死水。”

盧氏女詫道:“家師身具法力?為何周身氣機分毫不漏?”

“這便是養神煉氣的極高明、極上乘的境地了!”鐵冠道人擊灶而嘆,“有道是心死而神活,他現在是心如廣漠,身似虛空,雖無知無覺,無念無想,但時時刻刻都在凝練真元。所謂禍兮福之所伏,若有一天他能彌補七魄之弊缺,定然一蹴而成就蓋世法力。

“世上能有這般精進造化的,非是領悟極奧妙的劍意不可。神劍宗之九大真傳每一道皆有此能;崑崙之飛仙遺錄稍遜一籌;青城之無相鏡劍奇絕無雙;百年前白馬寺無名僧所悟色空妙禪至今流芳;另有云州大妖煌煌子之無量氣根,法力浩瀚如天漢倒懸;東海蓬萊方道人之霄塵夢劍亦縱橫無忌;羅浮山原散人之生滅琉璃意另闢蹊徑,法體雙修,身似金剛不壞,藏劍於形,彈指驚寒,同樣被列為絕頂法意。

“六界四百年,億萬眾生匆匆來紅塵打個滾,林林總總也不過十五道至上劍意,大半都是神劍門下傳承。”

盧氏女低聲讚道,“妾長居深閨,亦心慕天下之大,英雄何其多也,恨不能憑一身劍術揚名天下,傳芳百世。然經此一難,方知大道高逾千仞山,紅塵磋磨若雪風,攀援何其難!然妾誠心立志,要為天下再開一道蓋世傳承,此生不枉一場奇俠夢。”

鐵冠道人另眼相看,“你倒不愧能被神劍弟子看中,真個是豪氣沖霄。”

“蘇夫子,此話何意?家師竟是神劍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