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二章 飛劍(第2/2頁)
章節報錯
“我看你劍術已成,現在,可以觀摩我留下的第五塊劍碑了。”
髯散人在一旁出聲,“為何是看你的劍碑,難不成我的劍碑就不好看嗎?我可是留下了七塊劍碑的!比你還多一塊呢。小子,你去找我留下的劍碑,從第一塊就可以開始看,你師父是個二把刀,不是正經劍修,你要想在劍道上走得遠,還得看我庸廉衣留的碑!”
落雪鴻沒有出聲反駁,只是又無奈地看了爭勝的髯散人一眼。
“莫看這人性格魯直,說話難聽,不過他的劍道的確是很厲害的。小弟子,你性情聰慧,學到他的劍術劍法就好了,不必去窺視他的劍道,對你將來修行,會成知見障的。”
道行越高,知見障也就越深,大凡天下修士,想要做到通學,都會受困於知見障。
尤其是面對他人的道。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想學習他人的術法道理,與自己內心的觀念互相印證,總是會產生衝突的。這便是知見障的一個表現。
雖說大道殊途同歸,可不是真正近道之人,如何能沒有知見障。
雪鴻子的這番話,總算沒有被髯散人反駁,他自知先前的話語有些莽撞,便保持著緘默,只是側頭望著一旁,他目光所及之處,那些劍仙后輩紛紛垂首示意,這反倒叫他更有些尷尬。
鹿正康與玄遊子告別二位彆扭的劍仙長輩,照原計劃,往龍臺而去。
至於那位螟蛉山劉深冉的師父,卻是沒有來尋晦氣,只是也不見了蹤影。
方才鬥劍,若是鹿正康有一柄熟習的飛劍,那劉深冉在他手下走不出一合。五嶽劍雖好,可他操縱都不靈便,玄遊子說的險勝,的確是真的,一旦鹿正康沒有速殺,戰鬥節奏放緩下來,他就不能贏得這般體面了。
大師伯雪鴻子的劍器也是更換過的,鹿正康在悟道劍碑時,曾見過他手持一柄細長的直劍,可如今,大師伯使用的是劍丸,收納在他腰間的劍囊裡。
鹿正康與玄遊子聊談的時候也是在考慮選擇何種型別的劍器。
不知從何時起,飛劍變成了一個統稱,從正經的劍器到飛針,飛刀乃至飛板磚等等,一系列奇形怪狀的法寶層出不窮,大浪淘沙那麼多年,總有一些經典款式流傳下來。
最基礎的款式當然是凡間劍器,由劍身和劍柄組成,既可手持,又能憑空運使。
修士所用的飛劍常常是無柄的,這就捨棄了手持的方式,青寧子所揹負的五嶽劍就是如此。這樣做的好處,一來是節省材料,二來是對特定的劍訣更有適配性,三來,對劍術菜鳥來說,多少能提高御劍的速度。
為了追求飛劍的速度,所以就會出現一些奇形怪狀的劍器,有梭子形的,有錐形的,有螺旋形的,乃至魚形、蛇形等。
在一眾劍器中,劍丸是十分返璞歸真的一類。
外形就是一個小鐵球,實則是採納金鐵菁英制作,純憑鋒銳劍氣傷人,最是考驗劍修的本領。
《棲情劍訣》裡就有一種劍丸的煉製手法,用五金之精凝練而成,這是與《七殺劍訣》一脈相承的。《七殺劍訣》七重關竅裡,第三關就是劍丸,對應的是金丹境。修習此法之人想突破第二重,便需消耗一枚劍丸,引納其磅礴的金行之氣用以助力。突破完成後,劍丸便化作廢鐵。
在《七殺劍訣》的基礎上,雪鴻子融匯了崑崙宮精深的道法,所煉製的劍丸,既可以用作突破金丹的寶藥,還可以用作平時隨身的劍器,劍丸與修士互相交感,互相成就,在立意上就很符合道家氣質了。
鹿正康當然也是需要一枚劍丸的。
不過現在他急需的是一柄過渡期所用的飛劍,將來想使用劍丸,得是他自己蒐集材料,自己學煉丹術,把劍丸煉製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