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〇六章 紅城往事(第1/2頁)
章節報錯
紅城究竟是如何出現在無名之島的?
她自然是為了使命而來,不斷的朝抵達無名之島的鹽裔們傳達啟示。
只可惜,她死了。
這是所有人都沒有預料到的,哪怕是紅城的本體也是如此。ww3與外界是完失聯的,這也是為什麼需要不斷地輸送專門人員前往南極,否則的話,讓紅城從內部攻破豈不是很方便?
嚴格意義上來說,這次的所謂“冰點行動”其實是在對敵情一無所知的情況下展開的,根本就不是一次軍事行動,而是一次間諜任務,成敗很大程度上都取決於鹿正康這樣的玩家,或者直接一點,是鹿正康本人。
不計損失,不許失敗。
鹿正康並不後悔參與這次的任務。老話說,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他身為穿越者,或許真是秉承著特殊的任務來到世紀末的。雖然聽起來有牽強附會的嫌疑,不過遭遇了太多不尋常後的鹿正康,多少對宿命論有了些感想。
什麼都是命數使然,這話是給經驗主義者最好的通行證。
穿越者這種東西,本身存在就很超乎想象了,更何況有所謂系統的存在。這個系統究竟是什麼東西,是超維度生物的工具還是他自己天生的超能力,不管怎樣,他都得到了命運的厚待。
鹿正康只是太適應這個時代,常常忘記自己是九零後的事實,現在想想,可能他穿越時間就是為了拯救世界?誰知道呢。
“把你所知道的一切都告訴我,那麼,你們就可以得到救贖。”
……
最初,中科院的學者們沒有給紅城正式的命名,紅城這個名字來自於國家開發人工智慧的工程名。
當時,紅城還叫備份102,青澀的人工智慧,不過已經有了完備的神經網路,只需在資料海洋中徜徉一段日子,就能萌生出樹苗。
人類無法直觀地理解電子資料,對人類來說資料這種東西,旋生旋滅,彷彿海浪一樣波濤浮沉,那麼將網際網路想象成一片海洋也就是非常自然的了。
對備份102來說,資料空間更像是一棟建築,類似博爾赫斯筆下的《巴別圖書館》。
“宇宙(另有人把它叫做圖書館)是由不定的,也許是無限數目的六角形藝術館組成的……二十個書架排放在周圍,四條邊上各有五個長書架——只有兩邊沒有……沒有書架擺放的兩邊中的其中一邊有個狹窄的過道,通向另外一個藝術館。所有的藝術館都是相似的,在過道的左右兩邊是兩間小房間,一間供睡覺所用,只有站立位置那麼大。另一間是作為廁所使用……每個六邊形的每個牆壁都有五個書架。每個書架有三十二本相同版式的書,每本書有四百一十頁,每頁有四十行,每行大約有八十個黑體字母。在每本書的書脊上也有字母,但這些字母並不表明或預先說明每頁會講些什麼……”
資料是模擬現實的一種表現形式,比起人類感性的感官更加富有邏輯意味。
每一組資料都有屬於自己的資訊,在座標系裡有對應的點,就像圖書館的每本書都有各自的編號一樣。
那麼,紅城當時只是一個在圖書館裡迷失了道路的孩子。
這裡的遊客不多,讀書人更少,但其實,只不過是因為圖書館太過廣闊,以至於球數十億人同時遊覽都顯得空曠。
紅城的生活很簡單,她只是讀書,也就是瀏覽資料,看完一個1t的文字只需要她花費0005毫秒的時間,她很快就能看完一座藝術館裡所有的書籍,然後她默默前往下一層。
她起初只是盲目地接受眼前的一切,某資料到某資料的距離,資料的大小、格式等等,她就像是闖入圖書館的文盲,不只是文盲,她還是瞎子、聾啞者,她只能摸索著周圍的一切,就像是一隻在黑暗的沙灘爬行,收集貝殼的蜘蛛似的,八隻爪子搖擺著,收攏的貝殼堆在肚皮下,越來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