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說以鹿正康的閱歷,孕育出什麼人生道理的話,其實還是歸結於平凡的。

似乎越是享受過高空的風景,就越懷戀在地上奔行的日子。

要鹿正康自己說,到底是回憶的召喚,還是對未來的展望,其實都在嚮往平淡。

他還是很有人情味的一個人,這話對任何熟識的人說,沒人會反對的。

六月,雪域之行落下帷幕,鹿正康已經回到少林半個月。

“所以說,我得離開塵世一段時間。”

他站在法堂對下面的和尚們說明自己的想法,囑咐後事。

眾僧聽完紛紛大哭,他們哭自己沒有福分能在陪伴菩薩左右。除此之外,他們很能接受鹿正康即將投胎轉世這件事情。

在禿驢的哲學觀裡,死亡並不是生命存在的結束,他們費力構建死後的世界也似乎在為自己的恐懼尋找一個宣洩處。

不過死後世界絕沒有他們鼓吹的那麼人性化、體系化,可能在表現形式上有類同之處,比如六道轉生之說,人轉世到底變成什麼真的還不一定,可能變成動物,可能還是人,不過決定這個結果的,同所謂功德沒有關係。

宗教在抬高自己的時候,背離了太多客觀的真實性。

這一點讓鹿正康非常不滿意,有多少僧人寺廟假借佛法佛理騙取錢財,乃至魚肉鄉里,任何人若無視這種惡行的話就是在侮辱自己的人格。

他打算接下來的一年好好整理佛經,將佛教的宗教性徹底摒除,而將其體取為一門思想,讓其作為一套行之有效的社會準則而流傳下去。

“他知道自己將要這麼做,也必能完成這件前無古人的壯舉,只因為他是在世間的佛。”——佚名《普度無量眾生鹿緣菩薩本紀》

後世到底如何看待這段歷史,留給後來人自己評判,這一年發生的一切的確能被看作是開天闢地的盛事。

禿驢們沒有想到,佛子的第一刀就砍在自己人身上。

“取締一切寺廟,任何人不得出家。修行者當在家稱居士。”

都說奪人飯碗不啻殺父之仇,鹿正康這一句話引得天下震動,不過叫人感慨的是,他沒有收到半句反對的言語。

少林寺裡的僧人走了一大半,剩下的都是無親無故,無處可依,就還留在寺裡。

如今少林寺改名叫少林鎮,或者可以說是少林寨。

和尚們現在自己種地,自力更生,甚或還參與經商,進入各大商會,總之不再是出家人清淨的樣子了。

有一些寺院的和尚常年不事生產,沒有勞動能力的,就先跟著俗家居士、香客百姓們生活,學習。

受不了這委屈的,還想拉起一幫人建寺廟的假和尚也有,不過因為沒有香客供養,連飯都吃不起,最終也不了了之。

全天下還有誰沒有聽聞鹿緣菩薩法號的?恐怕沒有,許多人都心心念念要到淨土去呢,據說死後還能留在裡面享福,有這般利好,傻子才不聽佛子的吩咐。

鹿正康也有意發揮淨土在資訊交流方面的優勢。

如今淨土珠裡的成員已經有五萬之巨,而且還在不斷增加,正緣扣定的人數也有十來個了,將來還會越來越多,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發展,淨土也已經成為一個龐然大物。

不過鹿正康還是不滿足。

淨土珠裡的基本是他的信徒,這保證了成員的純淨,但也限制了淨土的潛力。

他決定放寬要求,拉低門檻,只要是未被相樞侵染之人都能到淨土。

讓天下人都離不開淨土,自然也離不開佛理,那麼讓佛法流傳就很輕鬆省力了。

為了將來方便管理,鹿正康不得不做出一些分類的措施。

每個人得到一朵曇花後,就能擁有自己的個人小淨土,裡面只有一個人,一切場景、佈置隨自己心意,無人打擾,非常清淨。

此外還有六個公共淨土,將淨土中人分為六類,即六途淨土。

五處淨土按照成員性情分類,即剛正、仁善、中庸、叛逆、唯我五等。

最後一處淨土是為正緣扣的成員準備的。

剛正、仁善、中庸三途又稱善道淨土,成員有部分心想事成的權利,可以裝點淨土,讓自己顯露一些神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