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從老師家打包的雞腿、鴨貨,莫竹以沒有長輩送晚輩的道理拒絕了老師的起身,反而讓剛剛背熟《畫扇面》的於小寶送他。

“竹子哥,你不去門口啊?”於小寶好奇的問道。

莫竹來了這麼多次了,不可能不認識路,而他現在卻拉著於小寶往小區的廣場走,這就引起了於小寶的好奇。

“去涼亭。”

“去哪幹嘛?”

莫竹笑著提起了手中的保鮮袋:“不然你上馬路邊蹲著吃啊!”

給我吃的?於小寶驚訝了,接著想到,壞了,剛才錯怪竹子哥了...

五、六年級的小孩,正是嘴饞的時候,本來他還覺得今天沾了竹子哥來做客的光,能好好吃點雞鴨魚肉的,結果來了表演才藝一個沒表演好,直接沒了飯吃。

想著背好了說不定能吃呢,結果竹子哥又提出要把這些帶走,真是...剛才還在心裡偷偷怪他呢。

莫竹倒不知道小孩的心思,他做這一舉動,也是小時候的經歷。

那天他因為調皮,爺爺奶奶罰他不吃飯,姑姑說要給姑父打包點,然後領著他到一旁偷偷把打包的東西餵給他了,當時那種對姑姑的感激真是無以言表。

所以他也這麼做了,不過倒不是為了一個小孩的感激,只是想著正長身體的時候不吃飯不太好,該罰的也罰了,該背的也背了,他也是特意等這小子背誦透過之後才提出要走的。

到了涼亭,從大袋子中拿出保鮮袋,莫竹才發現,雞腿、鴨肉居然都是分兩個袋子裝的,而且其中一個袋子裡的肉是熱的,另一個則是涼的。

飯點過去這麼久,菜早就應該涼了,莫竹也說了是要帶回家的,很明顯不需要加熱的啊,加熱了他到家也涼了,多次加熱的食物還會降低品質。

但師孃加熱了還給了兩個袋子,這說明師孃看出來莫竹是要幹什麼了?八成老師也看出來了,只是沒戳破罷了。

想到這一層的莫竹,也突然回憶到,那天他吃到姑姑給的菜,也是熱的!想到這眼眶都有點酸了。

“謝謝哥啊!”已經嘴饞了的於小寶,狠狠的吃了一大口,嚥下去後,還不忘道聲謝再接著吃。

嚼東西的時候閉口嚼,且不說話,這是他們家的規矩,這些莫竹這個學生也是學到了的。

“我長大掙了錢,一定報答你,天天請你吃雞腿...”

“哈哈,賺了錢,多給孝敬孝敬你爸媽吧!”莫竹感慨道。

可憐天下父母心啊,明明內心想寵著,為了教育成才不得不嚴厲,反而要假他人之手來“投食”。

一個沒忍住,莫竹唱了起來:

【這一副扇面子孝孫賢...白猿偷桃天書現,小沉香,劈華山...王祥臥冰救了母高年!】

這一小段裡,很多孝順的故事,白猿偷桃救母、沉香劈山救母,還有臥冰求鯉這一千古傳誦的故事,都在講述著華夏的傳統美德,孝道,百善孝為先嘛!

於小寶啃完一個雞腿,又拿起了鴨肉,接著說道:“那肯定,我將來要給我爸爸買蟒!”

他也大概其的懂這些歌詞中的典故,剛才為了讓他背父親都講過了,不過也是挑著講的,像是不符合現在價值觀的封建糟粕吳漢殺妻的故事就沒有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