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後,莫竹買了點水果、糕點什麼的,就往於德光老師所居住的小區去了。

“呦,小莫來了,不用打電話,不用登記,進就行!”門口保安認出來了他,他也是經常來的,臉熟。

據說在帝都相聲社,火不火那得是師傅於德光小區保安說了算,你在外面再厲害,賣票再多,保安不認識,你還是得乖乖的打電話、登記才能進門。

據說現在很多玖字科的學員,夢想就是來師傅家的時候,小區保安能不攔他了...

趕著到了家,師孃給開了門,埋怨了他來就來還帶什麼東西,接著就跟他說老師正在書房聽曲兒呢,讓他直接去書房就行。

到了書房,就聽到裡面錄音機放的三絃伴奏,於德光正在唱小曲兒:

【天津城西楊柳青,有一個美女叫白秀英...】

這是《畫扇面》的詞兒,像這種傳統小曲,一般是沒有正詞正調,一家一個詞,一家一個調的。

沒辦法,現在一首歌曲發出去之後,錄成磁帶,捲成光碟,上傳到網路上,大家都能聽到一個標準的版本。

但曾經不行啊,那時候相聲、評書、戲曲什麼的,都是面授口述的,寫出小曲的人這樣唱完,這頭一個學到的上南城表演時,少唱兩句詞,第二個學到的上北城表演時,短了兩個調。

那北城和南城的人,聽起來這小曲就不一樣了。

再一個就是表演人員跨省演出,留下的曲子,或多或少會被當地的曲藝人學去,根據自己的地方特色改編改編,比如我這沒有三絃,我改用二胡伴奏啦之類的。

所以很多傳統的曲子,你能聽到好多個版本,沒有絕對的對錯。

說回眼前,於德光老師調門很高,不過今天他唱的調卻很低,不像是在練功。

雖已是有名的相聲演員了,但他還是堅持日日練功,也是這麼教育自己徒弟的,功夫一天不練,自己知;一週不練,同行知;一月不練觀眾知。

也是在這句話的影響下,莫竹才一直堅持出晨功的。

此時他的聲音就像是在感嘆,低訴,喃喃自語,莫竹也明白,以往老師唱這個小曲,每個樂段的最後一句,都會有眾徒弟附和。

顯然是聽到這曲,又想起那倆離開的徒弟了。

這會兒,已經唱到了即將要開始畫扇面的地方:【高麗紙,白生生,畫幾個扇面我顯顯才能!】

莫竹開口了,得告訴老師,您徒弟還不少,這沒拜師的也能給您的曲子附和:

【畫幾個扇面我顯顯才能...】

聲音一出,於德光轉頭,隔著書房的花瓶,就看到了莫竹,本來面無表情的臉立刻笑得皺紋都出來了,和藹可親的看著自己這個非常滿意的學生。

坐在椅子上,伸手示意他進來,說道:“來,你來畫!”

莫竹一笑,這是要考我了啊,看看我有沒有忘掉他教的,不好意思,沒忘:

【這一副扇面畫的北京城,北京城來實在威風...】

就這樣,莫竹唱,於德光給和聲,師生倆在書房愉快的唱起了小曲兒。

曲兒一唱完,於德光就問了:“什麼時候來的?”

“剛來沒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