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的廚房,對於莫竹來說,那就跟回了老家差不多,大大的灶臺上面擺著一口無法挪動的大鍋,莫竹一進門就熟練的刷起了鍋,接著備料。

分工已經分好了,莫竹說自己會做飯,所以去料理比較困難的東坡肉,而另外兩人,則根據節目組給的圖鑑攻略,製作月餅。

“乾貨全拿走,開店就賺錢,大家好,我是莫竹,今天我跟大家分享一道家常菜,東坡肉!”

說完莫竹拿起手中的一大片五花肉,對著鏡頭打起了招呼。

他先是開了大火燒鍋,把鍋底燒熱後,抓起五花肉的瘦肉部分,皮朝下,在鍋裡轉動,就像是在用肉皮擦鍋一樣。

“這一步的目的是要去除豬毛以及破壞豬肉的汗腺,去除豬皮的異味!”

莫竹還是挺一本正經的,這時候偷懶的石和湊了過來:“喜歡異味的朋友可以不用去除!”

“哈哈哈,去一邊去,那個大家在家,其實直接用火燎就行,這裡因為鍋不好移動,所以就這樣皮朝下來了,別擔心燒焦,能洗乾淨的!”

拿起毛刷,莫竹開始刷已經焦黑的豬皮,不過這個毛刷他怎麼看都覺得有點眼熟!額?這不是早上給我們刷牙的牙刷嘛?

“我們早上刷牙不會用的這個吧?”莫竹震驚,節目組表示,在宋代牙刷和這個廚房刷子,用的都是馬的硬毛做成的,不過讓他放心,不是同一個。

洗淨豬皮之後,焦黑的部分就全部消失了,接下來是要焯水,焯水的目的是為了去除血水,這時候千萬不要熱水下肉。

因為水如果太燙,肉就會收緊,肉中的血水等雜質反而會困在裡面,拔不出來,那樣肉吃起來就會很腥。

這些小技巧,莫竹自然也是很認真的講解。

“宴席菜,講究不將就,所以這個肉洗乾淨上面的沫子之後,我們要修一下邊角。”

即便是方方正正的肉,你經過焯水後都會向內收縮一些,這時候不去掉邊角,就切不出大小均勻的小方塊,他一邊切著邊角料一邊說表示不用擔心浪費,這些邊角料可以用來炒個回鍋肉。

把肉都切成大小一致的方塊之後,就可以開始準備燉了,鍋熱倒油,之後放入蔥姜以及一個八角,炒出香味後,烹入黃酒,加入冰糖和醬油,接著下肉。

“下肉的時候先用皮朝下,讓皮先上色,但是皮上面因為由膠原蛋白,會很黏,容易粘鍋,如果你用的是薄鍋的話,可以在下面放一個竹篦子,分離一下,咱這裡是厚鍋,就不用了!”

石和又來了:“喜歡舔鍋底的,就不用放了!”

之後就簡單了,加熱水沒過豬肉,改小火慢燉一個小時四十分鐘,接著莫竹跟大家演示了一下,在這樣燒火的爐灶裡,怎麼調節火的大小。

很簡單,想讓火大加柴禾,想要火小加燒完的灰燼。

“懷念高壓鍋,有高壓鍋,壓個四十分鐘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