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點實際上出於劉備預料之外,得知訊息時,正在解決呂布的關鍵時刻,且計算行軍速度,田豫西上都不一定來得及。

但想著李通許褚皆勇猛,賈詡又是頂尖智者,當不會一敗塗地。

自己所料確實沒出大的偏差,曹操突襲弘農,雖屠城赤地,破壞極大,但並未實現殲滅牽招三軍的目的,不得不悻悻撤到大河以北。

唯有一點料錯。

兩雄鏖戰,戰事居然如此激烈,曹操折了朱靈、徐他,劉備卻折了李通、許彪等!

牽招信中稱若當日堅持親自帶兵東下,留李通守潼關,或可避免李通之死。

這自然有可能。牽招極少親自陷陣,除非軍敗,很難陣前折損。但李通能否面對數萬西涼兵攻擊,守住潼關,卻不好說。

這種假設,以及牽招的後悔,都沒有任何意義。

牽招派二將東下,請賈詡參軍事;派蔣欽守弘農、陝縣,安排妥當;又以一己之力阻擋數萬西涼兵,避免其湧入弘農,糜爛河南,威脅兗豫。

有功當賞。

劉備擢升關羽、牽招為偏將軍,擢升張飛、呂虔為裨將軍,擢升于禁、衛靚為中郎將。

其餘有功將領各有賞賜,如鮑出、陳到、曹洪等。

曹洪初入陷陣軍中不過是普通一卒,每次都被劉猛派在第一線。但此人確實壯猛多力,浴血奮戰之下,斬獲頗多。

賞罰當以公,不可出於成見。

曹洪積功升為屯將。屯將又稱百人將,已屬於中層將領。

劉備攤開地圖,久久盯著司隸。

要不是賈詡足智,三將勇猛,曹操掃清弘農、河南,可放西涼兵過函谷,肆虐關東。曹操自己則北取河東,於大河之右坐觀劉備被袁紹、張濟消耗。

曹操如今在河東,要想解決他,西邊要穩住張濟,東邊要穩住袁紹。

張濟、郭汜等,雖然勇猛,但非有遠志,可以用計羈糜。漢中富庶,益州天府之國。張郭等既然飢餓,可建議其向南發展。

至於袁紹,若助其打敗麴義,固然有助於剿滅曹操,但也會使得袁紹將觸角伸到幷州。長遠來看,不符合劉備利益。

因此劉備決定幫助麴義。

麴義頂住袁紹,劉備才能不受干擾地獨立解決曹操。

幷州擁有表裡山河之地利,最大的短板乃是人口太少。

若給予曹操時間,讓其得以吞併河東、關中,那自然難制。

現在曹操總兵力達五六萬,但其精銳老兵不到萬人。

而劉備能夠投入到滅曹之戰中的精銳高達五六萬人。

以五敵一,又有配重式投石機這等利器,加上劉備對曹操的重視,滅曹雖無十足的把握,也有八成的勝算。

劉備將備戰之事安排下去,護送李通等人遺體的隊伍也進了潁川。劉備親自扶靈至朗陵。

李通生於公元168年,本年僅二十六歲。

其長子李緒年方五歲,次子李基年方三歲,還在懵懂年紀,只知道跟著大人悲泣,不知喪父到底意味著什麼。

劉備對哭得眼睛通紅的李通遺孀道:“文達捨生取義,殺身成仁,必將彪炳史冊,留名千古。

其子亦我子也,我將待為親子,養育成才。君之生計,亦由府中負責。勿憂也。”

李通遺孀拜倒:“妾身謝過劉公。妾夫族中願出米糧,供養妾母子三人。不必勞煩劉公。”

劉備擺手道:“君母子若由文達族中供養,多有不便。且文達死國事,君理應由官府供養,何須私人?”

李通遺孀只得答應。

目前劉備府中只養了一個英烈遺孤,就是劉政之子劉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