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八章 仍留一箭定邙山(第1/4頁)
章節報錯
劉備收降呂布,一統四州,王氣崢嶸。
但他並沒有大局已定的輕鬆。
天子突然被害,劉備原計劃的種田兩年、迎天子東歸之時順便解決劉寵、呂布的設想落了空。
諸侯博弈、形勢變化,不以劉備意志為轉移。
面對劉寵、呂布異動,劉備不得不提前處置。
戰事一起,四方皆應,不是想停就能停的。
打仗,糧食是個大問題。
張飛擊敗龐季,從劉表處敲詐了一大筆糧食,仍遠遠不夠。
陳到自句陽,華歆自彭城,兩路進發,定於卷城匯合,出使荊州。
陳到帶了劉備借糧的手書。承諾今年借糧,明年將加息歸還。
在東征前,劉備就要求張昭在四州內向大戶富室籌糧,承諾利息。
願借者鼓勵,不借者勿強。
出借者將與左將軍府簽署債書,一式兩份,上蓋左將軍印、劉備名章、張昭簽字以及出借者簽名。
一份債書借糧不得低於一萬斛。不設上限。
出借者除得利息、可佩戴“擁軍銅章”外,還能推薦子女入學宮讀書。
佩戴擁軍銅章,可見官不拜,可向左將軍直接上書言事。
張昭被劉備的奇思妙想弄得目瞪口呆,覺得匪夷所思,似乎又有可行之處,遂在青徐豫三州試著推行。
開始時,除了徐州糜家和陶家各出借二十萬斛糧食外,無人問津。
直到最近劉備破劉寵、降呂布訊息傳開,不少人才陡然積極起來。
梁王劉彌第一個響應,借糧二十萬斛。
然後四州富室大姓紛紛向彭城雲集。張昭忙得不可開交。
甚至連中山甄家、南陽蔡家,都表示願意出借糧食。只是因為路途遙遠,轉運困難,方才作罷。
但這幾家都趁機與劉備勢力搭上了線。
張昭的興奮形諸於紙上。已借到糧食兩百萬斛,與劉表此前賠款相同。
劉備還沒來得及高興,就接到田豫發來的報告,以及牽招的謝罪書。
劉備先看牽招的謝罪書。
開篇就是“末將牽招,統兵不力,折損大將,罪不容誅”。
劉備雙手顫抖,一目十行地看下去,直到看見“文達為曹操伏弩重傷…傷重不治”等語。
又看見“許彪、李素、車授等曲軍侯以上戰死者近十人”。
不由啊呀一聲,兩淚飛濺!
叫道:“我道為何心悸,卻是文達遇害!
許李車諸將皆忠勇之士,後起棟樑,卻為曹操所殺!
曹操不除,天下難安!”
最後八個字是從牙縫裡擠出。
劉備知道曹操也視自己為大敵,有過擔心他會出來搗亂,但總覺得自己先行一步,曹操隔著河內,沒那麼容易到大河之南。
沒料到曹操魄力夠大,直接將河內讓給麴義,讓他擋住袁紹,自己非但不去取河東,先冒險南下,欲剪除牽招三軍。